王善論:有60%~70%的單據在首次交單時存在不符點,單據不符的后果是收款延遲、遭拒付乃至發生爭訟;我們知道盡管存在單證不符的風險,但對信用證依然情有獨鐘。
不符點的產生
缺乏對信用證及UCP的了解
大多數進出口企業錯誤地以為信用證是一種百分之百安全的結算方式,能給他們的交易帶來保險。殊不知信用證是開證銀行的一種有條件的付款承諾,條件就是受益人在規定的時間內交付與信用證嚴格相符的單據。有不少業務人員在事后被銀行拒付后都不知為什么。他們想不明白的是所提交的單據與信用證表面并不矛盾,但銀行拒付的依據卻不是信用證本身,而是一個叫做UCP的文件,受益人所提交的單據除了要與信用證相符外,還要與管轄信用證的UCP相符。
對銀行及客戶過于信任
其實銀行在審核單據的過程中存在許多不良做法,比如曲解UCP的條文,奉行“字字相符”的審單標準,或為了推脫責任,或為了“創收”(不符點費)故意挑刺,以致無理拒付;將單據交由開證申請人審核,完全看開證申請人的臉色行事;拖延付款時間等等。
當信用證有必要修改時,又完全相信客戶口頭或書面的承諾或擔保說不必改證了,你就這樣交單好了,到時他會去接受不符點并付款贖單,理由是改證需要時間和費用。有的出口商甚至在交單時將客戶出具的保函一并交給銀行,以為這是一把尚方寶劍,可換來一路綠燈。殊不知由于信用證極強的獨立性,客戶的承諾或擔保對開證行并無任何的約束力,銀行僅憑相符單據付款。如此一來,不知不覺中就將結算方式改成托收了,在支付了不菲的銀行費用之后,能否收到貨款還完全受制于買方,或許此時出口商已經落入了對方事先設置的某種圈套了。
缺乏內部管理及協調
一些具有一定規模的出口企業機構設置及內部分工較細,比如由外銷員與客戶聯系并訂立合同,收到信用證后由財務部門負責審核并提出改證意見,貨物由儲運部門發運,單據由單證部門繕制或申領,出現問題則由法律部門負責解決……。問題就是,在缺乏內部管理及協調的情況下,分工越細,情況越糟。
制單粗糙
由于業務能力及經驗問題,未能正確理解信用證的要求,還有單據的整體結構、前后邏輯、措辭等細節問題,導致單據的制作粗糙,當然也就會有不符點了。在交單前或由于時間緊迫,或由于工作疏忽,未能仔細審核單據與信用證是否相符,單據之間是否一致,有無矛盾之處。
解決途徑
了解開證行及客戶的資信狀況
國際商會早就提醒有關當事人:“Know-who is even more important than know-how.”,也就是要充分了解你的對手。盡管信用證屬于銀行信用的結算方式,但銀行信用也分三六九等。因此要通過賣方銀行了解對方的信用等級,以便采取相應措施。
制定完善的結算條款
這是指在簽訂合同時就應在合同中訂立一個完善的結算條款。比如應對開證行、信用證金額、信用證的種類、信用證開到賣方的最遲時間等事項作出明確規定,而且最好同時規定賣方應提交的單據種類及相關要求,以避免日后買方在申請開證時隨意地加列一些出乎賣方意料的單據或要求。
開證前要求客戶提供開證申請書的副本
要求客戶提供開證申請書的副本的目的在于讓賣方事先確認信用證條款,這是為避免日后陷入昂貴的(時間、費用)無休止的改證怪圈的一種行之有效的辦法。
仔細審證
對受益人而言,信用證是一份以銀行信用為基礎的有條件的付款承諾。
比如,如果在信用證中規定受益人必須提交由開證申請人出具和/或副簽的單據,也就是在實務中通常所指的典型的“軟條款”(如客檢證),則意味著受益人能否滿足信用證的條件還必須取決于開證申請人的行為。換言之,這類條款實際上是在銀行信用之前又套上了一個開證申請人的商業信用的前提條件,如此一來,則大大減損了信用證作為付款保證的價值。
因此,受益人不要接受要求提交非其所能控制的單據的信用證,也不要接受在開證申請人從銀行系統收到單據以前,收貨人就可以取得貨物的運輸單據的出具形式和處理方法(比如自寄1/3提單)。如果受益人收到含有此類條款的信用證,應要求加以修改,
及時交單
及時交單的好處在于:如果單證相符,則受益人早日收款,加速貨物及資金的流轉;如果單證萬一不符,在不符點是被議付行發現的情況下,當然還有充裕的時間更正單據;即使單據已經寄到了開證行,開證行發現不符點并提出拒付的情況下,若時間允許,受益人都還有可能補交更正后的單據,以確保收款安全。當然,要做到這一點,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爭取時間:
(1)交單期限:信用證中約定的交單期限不可太短,一般以發貨后15至20天為宜。且信用證務必在出口國境內到期,以使得受益人事后只需在交單期內將更正后的單據交給議付行柜臺即可。
(2)交單時間:一般而言,運輸單據是所有單據中最后得到的,因此,其它諸如商業發票、裝箱單、原產地證書、檢驗證書、受益人證明等單據應在發貨之前就準備好;其次要求承運人密切配合,發貨后盡快出單,以便受益人在獲得運輸單據后,即可連同其它事先繕制好的信用證所要求的單據,經審核無誤后在第一時間交單。
選擇好銀行
由于UCP500沒有對通知行、交單行/議付行約定過多義務而它們又有太多免責的情況下,出口商應慎重選擇其合作的銀行,其重要性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當你指定某銀行作為信用證的通知行時,該銀行是否會為你預審信用證,并提出包括開證行的資信狀況在內的改證建議。
(2)你所選擇的銀行能否為你的信用證交易提供全程的咨詢及指導服務。這對于那些大量已經取得或即將取得進出口經營權而初涉國際貿易的企業來說顯得尤為重要。
(3)在你交單后能否“合理謹慎”地為你審核單據,發現不符點后及時提出修改意見,為你的安全收匯把好最后一道關,以免一旦出單便“覆水難收”。
(4)在你交單后能否盡快地為你審單并早日出單,為你爭取寶貴的時間及加速資金周轉,而不是非要拖到信用證交單期的最后一天。
(5)最后但絕非次要的一點是,當對方銀行無理拒付時,你的銀行能否為你據理力爭,使你在孤獨無助時看到一線生機。這比通過其它途徑解決這類糾紛的成本小得多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