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坐落在萬州長江大橋北橋頭的重慶三陽化工有限公司的銷售負責人很為難,因為在這一天,重慶力宏、清華紫光等幾家企業爭相來人要求與他們簽訂氯乙酸產品的購銷合同。
按說,這是件大好事,怎會不喜反愁?原來,他們的氯乙酸只是剛剛投產,數量還遠遠不能滿足客戶的需要,因此面對爭相采購的客戶,不免焦急。
說起來,氯乙酸并不是三陽化工的主導產品,2003年4月投入運行的重慶三陽化工有限公司的主導產品是燒堿,是采用氯化鈉為原料生產的。而在電解生產燒堿過程中產生出大量氯氣,三陽化工決定采用先進技術留住氯氣,變廢為寶,燒旺“副業”這把火。
2004年,三陽化工爭取到了山西太原理工大學醋酐法生產氯乙酸生產技術項目在西南地區的獨家轉讓;9月即投資1300多萬元,建成了第一期年產5000噸氯乙酸生產裝置開發氯氣副產品。
氯乙酸一誕生便成寵兒。農藥、醫藥、精細化工等化學工業加工企業似乎都對它一見鐘情,訂單頻送。
“液氯產品的價格目前是每噸1800—2000元左右,而通過加工的氯乙酸,現在的價格在1萬元左右。”說起“錢”景,三陽化工銷售負責人滿臉喜氣,“這一副產品,優化了三陽公司的產品結構,產品附加值也得到很大提高。”
除了氯氣,三陽化工在生產燒堿中產生的副產品還有氫氣,約400萬立方米,氯氣的“再生”讓曾經“煙消云散”的氫氣也得以“復活”。今年,他們引進了江蘇一家單位開發氫產品“金剛丸”,僅提供“氫氣”,每年就有幾十萬元進賬。
三陽化工不但在開發“副產品”中致了富,而且還吸引了多家企業到園區投資建企業。去年以來,四川自貢一家民營企業投資300多萬元,利用三陽化工的氯氣生產氯化聚乙烯,年產值可達2000萬元;重慶也有一家企業到這里生產氯化石蠟,產品銷路很好。
事實上,三陽化工把“副業”這把火燒旺,只是萬州區工業發展的一個縮影。萬州區“一手抓存量發展,一手抓增量培育”,全力推進一批新的重大產業項目建設。他們的路子是,圍繞優勢資源,利用豐富的天然氣、巖鹽等,大力發展鹽氣化工。通過優勢產業、優勢環境吸引外來資金,開發建設。
在自身經濟底子比較薄弱的情況下,萬州區采取積極措施吸引外來資金投入,堅持“優勢互補、互惠互利、長期合作、共同發展”的原則,促進庫區對口支援從輸血型向造血型轉變,增強產業項目招商引資的吸引力。經過多方努力,先后引進了廈門明達、北京泰躍集團的投資,萬州方面也積極利用已經形成規模的索特集團,擴大對鹽礦資源的開采利用,促進鹽化工業發展。100萬噸真空制鹽項目和以天然氣為主體的熱電配送中心已經進入實施階段,5萬噸氯酸鈉二期工程今年也要竣工投產。廈門明達投資建設的浮法玻璃生產線,已于3月6日進行工地平整,目前進展順利。與鹽氣配套的年產40萬噸聯堿、60萬噸甲醇項目都按預期計劃穩步推進。萬州鹽氣化工園區的投資總額將達到100億元,而首期項目全部開工后將投資38億元左右,這些資金都是依靠招商引資,吸引外來投資者解決的。而這些項目的實施,對帶動萬州的經濟社會持續、快速、協調發展將發揮重要的作用。
萬州的工業發展已經步入了健康發展的快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