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壽城的老居民張大爺深有感觸地說:“前些年,晚上經常被種種難聞的氣味嗆醒,晴朗的白天也看不了多遠,霧天經常被熏得淚流滿面!如今,藍天白云下,城區綠樹成蔭,空氣清新!”
重慶長壽天玄化工有限公司經理文學鋒最近顯得英氣勃發,很有干勁。原來,公司通過轉型,現在以天然氣為原料生產的甲烷氯化物等產品在國內外都有好的市場,并在杭州開了分公司。
這些,都要歸功于長壽區新型工業化戰略的實施。
長壽是西南地區最大的天然氣產地之一,探明儲量達3000億立方米,區內擁有國內規模最大的天然氣凈化企業,年凈化能力達45億立方米,占全國30%;擁有乙炔、甲醇、聚乙烯醇、天醋酸和醋酸乙烯等五個國內最大“天然氣裝置”。
長壽天然氣資源得天獨厚,而重慶市也一直把天然氣化工作為主導行業,長壽發展天然氣化工應是占盡天時和地利。
然而,2002年以前,長壽的工業除了幾家國有大廠外,一些中小型企業要么關要么停要么半死不活地艱難維持,整個區屬工業處于小、弱、散狀況。而且,這些“半死不活”的工業給長壽帶來的是極大的環境污染。
原因何在?原來這些企業的產品多屬基本有機化工原料,只為外地企業開辟下游產品提供原材料。產品附加值低,市場競爭風險大,經濟效益每況愈下。
要贏得天然氣化工在全國乃至世界化工市場的主動地位,只有各企業聯合起來,發揮優勢,各展所長,互相配合,利用高新技術開發下游產品,延長產業鏈,發展精細化工。這是政府的思路。
2003年11月,重慶長壽高新技術天然氣化工園區啟動。晏家村五組村民白永福,家里兩層小樓房蓋好才兩年,說拆就拆。他說:“建化工園區是發展長壽經濟的大事,是為全區人民謀福利的好事,我應該給園區讓路。”晏家村九組葉超明,拆遷不僅要拆他老屋搬他祖墳,還將失去他承包的一口魚塘。開始家人思想不通,他對家人說:“等園區建好了,進廠做工或者在街上做生意,有的是發財的機會。我們應該支持政府的工作,早點把園區建起來。”他的話也是群眾的共識。
同樣的資源,觀念一變,前后兩重天。兩年后,長壽化工園區和晏家工業園區已有80多家企業入駐,協議投資總額達180億元,2004年入駐企業中有30多家開工建設,其中包括3家世界500強企業,6家跨國公司,9家國內外上市公司,5家重慶工業50強企業。年內投產企業達20家。他們將成為長壽區打造重慶工業高地的強大支撐。
新區重點布設技術含量高、與國際市場接軌的項目,突出“高”和“外”的特點。目前,長壽區在重慶市40個區縣(自治縣、市)中的排名在第15-17位之間。而長壽的目標是,通過5年時間的努力,把長壽的位次提前5-7位,工業進入全市前10強,綜合經濟實力排位進入前10名;10年后,進入全市前5強,成為一流強區。到那時,長壽的工業總產值將達到1000億元,長壽區工業的總量將是現在重慶市工業總產值的一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