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重慶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莊嚴宣判,被告人李忠純犯玩忽職守罪,判處有期徒刑3年;犯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判處有期徒刑3年,并處罰金人民幣5萬元;數罪并罰,決定執行有期徒刑4年,并處罰金人民幣5萬元。
李忠純,原重慶市江北區人民政府副區長,法院宣判時,他剛剛過完37歲生日,這顆政壇“新星”,為何就這樣墜落了呢?
政壇“新星”30歲當上副區長
生于1968年的李忠純,大學文化,從政以來堪稱“平步青云”。
1995年,27歲的李忠純被任命為江北區城鄉集體經濟管理局局長。據有關人士介紹,這么年輕的局長當時在江北區很少見。同年,李兼任江北區鄉鎮企業投資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
第二年,李忠純又被任命為江北區人民政府區長助理,協助一位副區長分管城鄉集體經濟管理局及鄉鎮企業科技城工作。在那一年,李忠純還當上了四達財務公司董事長。
當很多人還在科級崗位徘徊時,李忠純30歲時已被江北區人民代表大會第十四屆一次會議選舉為副區長。
此后,李忠純不再擔任江北區鄉鎮企業投資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
若不是東窗事發,很多人都認為,這個年輕人在仕途上一定還會有大的發展。
大筆揮過918萬公款“打水漂”
1995年10月,江北區成立了江北區鄉鎮企業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鄉投公司”),主要開展吸存攬儲并對外發放借款業務。時任區集經局局長的李忠純主管該公司的工作,并兼任該公司董事長。
為了加強對資金投放的管理,鄉投公司制訂了相應的章程和資金投放制度,重慶市鄉鎮企業投資聯合會為了規范全市鄉鎮企業投資公司的資金投放,也制訂了相應管理辦法。
辦法規定,資金投放對象應是轄區內鄉鎮企業、轄區內鄉鎮企業主管部門舉辦的直屬企業或者與鄉鎮企業生產經營有密切聯系的企業;投放對象應是經濟效益好,有還款能力,能提供可靠的財產抵押的企業;在借款企業提出借款申請后,應對該企業的基本情況、財務狀況等進行仔細考查,并堅持民主決策的原則決定是否投放資金,投放金額在50萬元以下的?穴含50萬元?雪,由董事長審批,50萬元以上的,由董事長審查合格后,提請董事會集體審批。
而李忠純無視上述規定,不正確履行對鄉投公司的管理、監督職責,致使鄉投公司違規對外發放借款。李忠純大筆揮過,共計918萬余元的公款就“打了水漂”。
從當時太笛電子公司的借款,可以看出李忠純對“規定”漠視到了何等地步。
本不屬于江北區企業的太笛電子公司,按規定當然不屬于江北區鄉投公司資金投放對象。1996年7月31日,李忠純在沒有對借款單位的資產狀況、資信程度進行認真考察的情況下,違反投放金額在50萬元以上,由董事長審查合格后,提請董事會常務董事半數以上集體審批的規定,決定借給太笛電子公司70萬元,期限5個月,時間從1996年7月31日至1996年12月31日止,月資金占用費率為19.5‰。太笛電子公司以該公司在中國太平洋保險公司的企業財產保險單所列的固定資產作抵押,但借款時未對固定資產進行評估,也未辦理抵押登記。
1996年12月31日,太笛電子公司的第一筆借款到期,可該公司并未如期歸還借款。1996年12月31日和1997年7月21日,在明知該公司未如期歸還借款的情況下,李忠純兩次與該公司續簽了借款合同。
1997年8月22日,李忠純再次違規決定由江北區鄉投公司借款120萬元給太笛電子公司,期限3個月,并違反不得信用擔保的規定,同意由注冊資金僅80萬元的重慶山鷹尋呼臺作信用擔保。
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的是,山鷹尋呼臺、太笛電子公司當時的法定代表人均是何世德,出現了借款方、擔保方均由同一人簽章的情況。
這一次,江北區鄉投公司在預扣資金占用費6.624萬元后,實際借款113.376萬元給太笛電子公司。到期后,太笛電子公司仍未歸還,李忠純也未及時組織追收借款。直至1999年8月23日江北區鄉投公司才將太笛電子公司起訴至江北區人民法院。法院雖對債權進行了確認,但未執行到財產,造成江北區鄉投公司借款本金183萬余元的損失。另外,1997年2月28日,李忠純明知太笛高科技公司的法定代表人也是何世德,又違規決定由鄉投公司借款100萬元給太笛高科技公司。后來,這一筆借款也“打了水漂”。
擅自決定非法吸收公眾存款
1996年10月,李忠純在未向江北區政府分管領導請示匯報、未經區集經局集體研究、也未經鄉投公司董事會研究的情況下,安排區集經局辦公室工作人員張某起草了江北區鄉鎮企業局《關于新辦重慶四達財務有限公司的批復》,并由李忠純簽發后,交張某等人用于辦理重慶四達財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四達財務公司”)的工商注冊登記。
同年12月,四達財務公司取得了工商注冊登記,李忠純任該公司董事長。四達財務公司成立后,李忠純在明知四達財務公司無權從事金融業務的情況下,仍擅自決定吸收公眾存款。
公訴機關指控稱,自1997年1月至1998年12月,四達財務公司以高達16%的年息為誘餌,以“短期借款”、“代管金”為名,變相非法吸收公眾存款2121萬余元。其中,吸收單位存款8戶共1463萬余元,吸收個人存款215戶共657萬余元。
事后,因四達財務公司不能全額兌付非法吸收的社會公眾存款,江北區人民政府舉債為四達財務公司兌付了社會公眾存款161.36萬元。
公訴機關出示的證人證言提到,曾擔任四達財務公司經理的雷某稱,1996年底四達財務公司成立后,李忠純安排他去擔任經理,但公司的決策權都是由董事長李忠純掌握。
雷稱,四達財務公司主要從事的經營活動是像銀行儲蓄點一樣吸收存款,然后貸款出去。由于他們是非金融機構,當時吸收存款參照的是區鄉投公司的利率,吸收存款的方法有直接來辦公室交錢存款的,有約好后他們去儲戶家中現場辦理的,他們對存款的對象沒有專門規定,不管誰都可以存款。四達財務公司吸收存款一般規定的是1年的存款期限。對單位儲戶采取簽訂資金拆借合同的方式,期限雙方約定;對個人存款采用收取股金存單的方式,支付利息二者都是以資金占用費的名義支付。
法院審理認為:被告人李忠純身為國家機關工作人員,不正確履行職責,工作嚴重不負責任,致使公共財產遭受918萬余元的巨大損失,情節特別嚴重,其行為已構成玩忽職守罪;李忠純身為重慶四達財務公司直接主管人員,明知重慶四達財務公司無權從事金融業務,仍違反國家金融法規、擾亂金融秩序,以公司名義向社會不特定的個人和企業變相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數額巨大,其行為已構成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依法應予懲處。
目前,李忠純因不服從一審判決,已向重慶市高級人民法院提起了上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