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問題速整改,管理“紅燈”亮起來。重慶市科委在先進性教育活動中,多渠道征求意見,多角度查找問題,針對不足邊查邊議邊改,實行限時辦結和跟蹤問效責任制,得到了社會各界好評。
變“指點江山”為主動服務
“你申報的課題已受理。”4月中下旬,向市科委申報科研課題的單位和個人都相繼收到了這條信息。
這是怎么一回事?
原來,2005年4月19日,科委班子成員正面對面征求委機關中層干部意見時,一位院士專程到科委機關詢問他申報項目的有關情況。這事讓委黨組書記、主任周旭頗多感慨:“一個院士尚且如此,何況其他人。這說明我們的服務不及時、不到位。”委領導當即研究提出3條整改意見:一是科委業務處室一旦收到課題申報材料,要根據申報單位和個人所留聯系方式,馬上向其發送“已經受理”的手機短信或電子郵件;二是專家評審結果產生后,要及時告知其申報課題是否立項,并根據本人意愿,對其申報材料作出退還或銷毀處理;三是要加快網絡建設,推進網上申報、受理科技項目工作進程。重慶醫科大學張強教授收到課題“已受理”信息后感慨地說,多年來,對科技項目的立項,都是由各單位和科研人員申報,科委組織有關專家評審。雖然程序正確,也較公正,但仍有一些單位和個人認為不公開、公正,心中有怨氣。究其根源還是少數科技管理人員動輒大而化之“指點江山”,缺乏主動細致服務的意識。科委在先進性教育活動中邊查邊改,給大家一個“明白賬”,他從心底里感到高興。
變“按部就班”為限時辦結
“科技項目申請立項時間太長,有時一個項目要半年時間。”這是科委征求到的又一條意見。在分析評議中大家發現,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一是有的申報對象的立項申報書不符合要求,有的需要修改二三次;二是受理過程復雜,一個項目要經過幾個業務處室、上上下下幾十道程序。對此,他們開始從三個方面予以改進:一是細化服務。將項目名稱、申報要求及文本格式等內容,全部編入項目申報指南,使申報單位和個人一目了然,做到讓服務對象少跑路甚至不跑路;二是簡化程序。對項目實行集中申報、集中評審,減少立項、經費下撥在科委機關業務處室的運轉環節;三是“亮紅燈”。對專家評審通過的項目,相關業務處室在30個工作日內未與申報單位和個人簽訂責任書,給予“黃燈”提示;45個工作日內未簽訂責任書的,“紅燈”警告;60個工作日內未簽訂責任書的,取消項目計劃,并在次年度減少該業務處的項目管理計劃。如今,項目從申請立項到簽訂責任書,較以往減少了2-3個月時間,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變“沒人負責”為跟蹤問效
“立項是目的,獲獎是極至,櫥窗是歸宿。”少數人對科技項目管理的“戲說”,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科技項目管理上重立項、輕管理的現象。為改變這一現狀,市科委“四管齊下”:一是嚴把項目申報關。將所有立項的科研課題及結題情況實行計算機系統管理;規定一個項目負責人,若有2項科研課題未結題的,不得再申報新的課題。同一重大(重點)課題未通過專家評審的,當年不得再以此申報課題。二是嚴把評審關。市科委紀檢監察和人事部門全程對項目評審紀律和評審公正性進行監督;對項目實行封閉式集中評審,并建立專家信譽檔案,隨機抽查項目效益情況,以此確定專家評審項目的信譽度。三是嚴把考核關。明確規定項目管理連續2年未達到要求的工作人員,必須調離項目管理工作崗位。四是嚴把項目經費劃撥關。對重大(重點)項目的資助經費實行分期撥付。
一位專家說,以前對科技項目的評審管理,表面上看人人有責,實際上是沒人負責。現在把項目立項評審與研發、管理,同科技管理人員、項目評審專家和項目研究主要負責人及單位的責任融為一體的做法,使科技管理工作更加規范化、科學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