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的一年已經到來。新的一年孕育著新的生機,新的一年預示著新的變化、新的發展。
伴隨著南國和熙的陽光,最新一期《文史春秋》以全新的面貌與讀者朋友們見面了。
您可能已經注意到,本期的《文史春秋》無論是封面、封底,還是內頁結構,版式編排,以及欄目、內容均與以往有所變化,體現出內容更加豐富,史料更加準確,形式更加美觀,閱讀更加方便的改版宗旨。
《文史春秋》自1993年創辦以來,在廣大讀者、作者和自治區政協領導的悉心扶持下,在編委會和編輯部的共同努力下,發表了數千篇以文史為主的各類文章。許多鮮為人知的文史資料和文史研究成果,均在雜志上得以展示,較好地發揮了存史、資政、團結、育人的作用,已經成為國內有一定影響的文史類刊物和區內優秀期刊。在這里,我要深深感謝廣大讀者、作者、各級領導和各級政協委員,深深感謝有關專家、學者以及所有為雜志的發展做出過貢獻的同志們。
文以載道,史以借鑒。文史是一門以已經逝去的、不能重現的客觀歷史過程作為研究對象的學科,它體現的是文史學家對人類的理性判斷。而《文史春秋》雜志則是在對文史作總體把握的基礎上,真實地再現歷史進程中的各個精彩華章,然后把那些拂去歷史塵埃、熠熠閃光的華美篇章串在一起,奉獻給尊敬的讀者。
歷史,是人類生活和斗爭的記錄;歷史,是一座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知識寶庫。我們所要做的就是通過辛勤的努力,到歷史的寶庫中去發掘、探索,尋找前人的足跡,發現和總結先輩們的成功經驗,進而認識社會發展的規律,更好地推進我們正在進行的改革開放大業。
歷史,是傳統文化的主要載體。歷史的典籍,是文化積淀的結晶。發展繁榮社會主義文化,必須繼承和發揚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文史春秋》必須肩負起這樣一種責任,那就是從浩如煙海的歷史典籍中,從錯綜復雜的歷史現象中把握事件、人物的本質及其作用,揭示歷史進程中各個領域和層次的客觀規律,努力對相關歷史人物的思想與實踐和一系列歷史事件作出科學的識別和揚棄,吸取優秀的歷史文化以推進當前先進文化的建設。
求真揚善是文史的生命。我們無論是在文史研究中還是在雜志編輯中,都必須遵循求真務實的原則,努力還歷史以本來面目。有人說,歷史的真實總是被隱藏在拆開裁減過的文字里,也許我們永遠無法知道真相,但我們需要發現和發現的勇氣。是的,我們愿意做這樣的發現者。
文史既是一門古老的學科,也是一門與時俱進的現代學科。《文史春秋》應該以以古喻今,關懷現實,積極入世的精神,賦予歷史事件以現實生命力。
歷史因積淀而深厚,今天因歷史而精彩。作為一名恪盡職守的文化工作者,我和我的同事始終希望得到各位委員和全社會的支持和幫助。《文史春秋》雜志為我們架起了溝通的橋梁,知識經濟時代、信息時代已邁著匆匆的腳步向我們走來,《文史春秋》雜志也已經翻開了新的一頁。在這個洋溢著激情的時代,我們深知所肩負的責任,也知道《文史春秋》雜志還存在這樣那樣的不足,因此歡迎大家對我們的工作提出寶貴的意見、建議,我們一定會予以采納落實,我們將進一步提高編輯水平,不斷提高辦刊質量,與讀者建立更密切的聯系,接受讀者的監督,了解讀者的需求。懇請廣大讀者一如既往地支持我們,使《文史春秋》辦得更貼近讀者,更能反映讀者的心愿。我們要通過不懈的努力,使《文史春秋》的工作一步一個臺階地向前邁進。
請支持我們,與我們一道去接受歷史文化的薰陶和洗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