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如今,身邊的事物能上線的都上線了吧—張三王五變成了一個個博客列表,A企業、B公司也在為一個個好記的域名爭得眼紅脖粗……直到有一天我看到浙江都市網的廣告說自己要“力爭全球100強”時,才引得我深思:在線究竟意味著什么?
Zj.com這個有明顯意義的域名的擁有者是地處杭州的中國化工網。中化網的“在線”很簡單,基本上就是給中小化工企業手工建立網站,然后加到他們的化工網目錄中。你叫它中介也不為過。就這么個幾乎沒有模式的模式,給中化網帶來了滾滾現金流,也讓它能理直氣壯的又開辦起了zj.com。顧名思義,此網站立志成為浙江的門戶網站,至于它所宣稱的100強嘛,國安隊還永遠要爭第一呢。
許許多多中化網們的成功充分說明,新經濟時代的很多發展是基于“Know How”原理的,想到了—去做了—就成功了,想晚了再做就沒地盤了。先知先覺者的成功讓人欣喜,但聯想到最近很多被打零分的政府網站,不由得有些遺憾。老化工部下林林總總的組織那么多,沒人想到要去辦中國化工網。明擺著的第一發車位,但不發車也沒辦法。地域性門戶也是如此。大多數政府網站缺乏生氣,分明是扯了跟線但哪頭都沒接上。
在線與否首先是觀念上的更新,其次更是運營模式上的更新。趕新潮建個博客,介紹自己姓什名誰就沒了下文。我們很多趨近于靜止的政府網站最多能夠說明至少觀念是更新了的。那些光從Google的廣告分成就拿到上千美金的個人博客,和眾多活躍在我們視線里的商業網站,顯然已在感受線上的另一番風光。在線≠有在線影響力≠在線盈利。在市場經濟深入發展的今天,要商業化就必須徹底。如果網站一不能降低運營費用,二不有助于低成本的開拓市場,三不能借助網絡平臺往上下游整合,在線還真沒什么了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