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從跨媒體整合中尋求新的競爭優勢已經成為各大電視媒體共同的關注焦點。
2005年,鳳凰衛視一口氣推出了15檔節目。其中一個比較引人關注的節目是由梁文道主持的《網羅天下》,這是一個用電視平臺展現網絡世界、傳遞民間聲音的新節目。而最近在鳳凰網的一個新年聯誼會上傳出消息,鳳凰網也大幅度加強了與鳳凰衛視互動的力度。鳳凰的跨媒體戰略力度在新的一年驟然加大。
除了代表傳媒新勢力的鳳凰衛視,還有具有官方背景的中央電視臺。中央電視臺2004年5月耗費巨資打造的網絡電視內容已涵蓋了中央電視臺15個頻道的節目。而根據有關資料,隨著中國寬帶用戶的急劇增長,到2008年,中國網絡電視的用戶總數將達到1億,人均年消費額將達到400元,整個市場將達到400億元的規模。
400億元市場規模的誘惑之外,還有一個簡單的例子或許可以解釋這些媒體集團對跨媒體整合的關注。近日,央視公布觀眾對2005年春晚的滿意率為95.6%以后,在網上受到部分網民的批評和質疑。而另一場在人民網和新浪網推出的網絡版春晚卻獲得了“滿堂彩”,網上點擊率達到數百萬次,人民網上超過千條的評價好評率超過了95%,有媒體評價網絡春晚儼然形成了“叫板”央視的姿態。
當然,說“叫板”顯然有些夸張。不過這種趨勢卻日漸明顯。整個業界關于互聯網寬頻能否打敗電視的辯論極其熱烈。而鳳凰衛視著名節目主持人竇文濤在聽到這個辯題時,連嘆“有意思,有意思”,并請求鳳凰網的劉可心總裁提前給他預留位置,一旦網絡打敗了電視,他會馬上到鳳凰網來報到。
當然,產業最終發展的結局可能不是誰打敗誰的問題,而是如何實現互動,并從跨媒體的互動中尋求到新的競爭優勢。
對此,鳳凰衛視節目主持人魯豫介紹說,鳳凰衛視作為一個全球化的華文電子媒體,在世界各主要地區都派有記者,像美國、俄羅斯、英國、法國、澳大利亞以及中國大陸、中國臺灣和中國香港。在有突發事件時,鳳凰衛視還要派出特別報道組到事發第一線采訪,像伊拉克戰爭以及這次的南亞海難。所有鳳凰記者在給鳳凰衛視發稿的同時,還要給鳳凰網發來在當地采訪的稿件,雙方形成良好的互動。有時鳳凰網得到最新信息后,還會馬上通知駐該地區記者,并為之提供采訪參考資料。鳳凰駐華盛頓記者隗靜曾說過:鳳凰網是她們采訪信息的第二傳播渠道,她們也是鳳凰網的網友,從中獲得不少信息,每天必上。
這當然僅僅是網絡與電視互動的一個例子。通過手機看電視,通過手機上網,也已經成為一種潮流。央視、鳳凰衛視都在加大同中國移動、中國聯通在這方面業務的合作。2005年,鳳凰網除了保持在互聯網上的優勢外,還推出了“手機看鳳凰,手機訂鳳凰,手機聽鳳凰”等鳳凰無線產品,把鳳凰延伸到無線領域。據介紹,鳳凰網已與聯通合作,開通了手機看鳳凰的業務,用戶可以通過手機收看鳳凰的直播節目,也可點播鳳凰精彩節目。鳳凰網將依托中國移動與聯通的強大平臺和鳳凰的內容優勢,為手機用戶提供隨時、隨地、隨意的資訊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