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對銀行卡進行EMV遷移的成本巨大,但這一工程的實施也為中國商業銀行提供了銀行卡技術與國際標準對接的機會
2005年1月,某國際信用卡公司北京代表處的財務人員發現:自己帳目上的錢竟然無端少了許多。于是他們趕緊查詢刷卡記錄,結果發現從西北某酒店的POS機上竟然在幾天之內就流失了幾十萬元人民幣。該公司隨即與當地公安機關聯系進行立案調查,調查結果表明這是一起典型的利用偽造國際信用卡進行欺詐的案件。這樣的案件近年來在國內外一直呈上升趨勢。
針對信用卡欺詐案快速增長的勢頭,一場保衛銀行卡使用安全的換芯運動—“EMV遷移”在海外演繹得如火如荼。這股風潮已席卷了歐洲,正迅速向東南亞地區蔓延,并且很快在香港、澳門登陸。有人曾預言:在中國這個有著7億多張銀行卡容量的市場,一場“EMV龍卷風”就要來臨。
但是業內人士的預言卻沒有很快應驗。所謂的國內銀行卡換芯運動一直處于波瀾不驚的狀態。據了解,到2005年底,中國工商銀行才有可能推出全國首張EMV芯片卡。銀行卡換芯“外熱內冷”的原因何在?
換芯遭遇兩道檻
保證支付消費的安全是銀行卡換芯的重要驅動力。與國外銀行相比,中國的商業銀行們在銀行卡業務上防范的安全風險方面的壓力并不很大。這也使得他們給銀行卡換芯的愿望顯得不那么迫切。
據中國銀聯IC卡應用部副總經理徐晉耀介紹,從銀行卡的安全形勢上看,目前國內的偽卡欺詐率低于亞太區萬分之三的平均水平;外卡收單欺詐率雖然高于國際水平好幾個百分點,但由于外卡結算總量不算高,所以欺詐損失的絕對值也不大。從當前發卡收單的內外卡比例看,中國雖然是銀行卡大國,但國內銀行對外卡收單還沒有形成依賴,中國公民國外刷卡的比率目前很有限。目前國內發行的7億多張銀行卡,絕大部分是“存多少,用多少”的借記卡,而可以透支的貸記卡(信用卡)不過幾百萬張。徐晉耀認為國外持卡消費所用的銀行卡多為信用卡,只需刷卡簽名即可,所以安全性較差;相比之下,國內多數人用借記卡取款、消費,因為需要密碼確認,所以安全性比簽名方式更高一些。
國內銀行對卡片換芯熱情不高,除了當前防范安全風險的壓力不大之外,更重要的原因在于換芯的成本較高。據徐晉耀介紹,全球銀行卡盡管總量很大,但是發卡銀行及信用卡公司這樣的發卡機構數量很多,因此每家銀行的發卡量并不大,同時卡片換芯的總體成本也不會很高。他們給銀行卡換芯過程中最大的成本在后臺系統的升級改造上。與之相比,中國的發卡機構相對集中,主要包括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十幾家股份制商業銀行以及部分城市商業銀行,加起來不過二十來家。從發卡量來看,其中的發卡大戶不過在工行、建行、招行等幾家。發卡行的相對集中也使得這些銀行每家的換芯成本遠高于其后臺改造的成本。據Visa國際組織提供的數據顯示,換芯成本正在下降。一張芯片卡的成本從過去的3美元已經下降到了1美元左右。但是對于中國的發卡銀行而言,要將每張價值不過1元人民幣的磁條卡統統換成1美元的IC卡,7億多張卡片的換芯成本仍然是天文數字。按照Visa的算法,如果把更換終端、用戶培訓的費用加上,中國EMV遷移的總成本高達數百億人民幣。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軟件學院院長、金融科技研究中心主任潘辛平博士指出,有關中國商業銀行如何進行EMV遷移,央行出臺了相關文件。進程較慢的原因并不在于銀行,只要央行下定決心做這件事情,銀行的跟進速度會很快。而央行之所以會猶豫還是因為成本太高。不僅如此,銀行實施換芯工程的收益究竟有多大,目前無法進行準確估算。目前根據Visa、萬事達推出的“風險轉移”的政策,逾期之后的偽卡欺詐責任要由未實施遷移的一方承擔。如果不做EMV遷移,受影響的不過是100多萬張國際卡,為這100多萬張卡把機具更新、后臺更新,投入和產出有點不成正比。潘認為,遷移主要是基于成本收益的考慮,銀行要跟上國際大趨勢,但是跟隨的步驟要自己掌握。
EMV遷移的時機與機會
國內商業銀行在巨額改造成本面前徘徊的同時,可能還需要對EMV遷移有更多的思考。這是一個風險與機會并存的工程。
就防范安全風險的壓力而言,銀行目前所處的這種相對輕松狀態只是暫時的。盡管中國目前偽卡欺詐風險損失金額不是很高,但逐年上升的趨勢令人擔憂。資料顯示,歐洲、澳大利亞、新加坡、泰國等地已完成EMV遷移,韓國、日本在2005年也將基本完成。Visa和萬事達2004年在全球發行的EMV卡已經超過了3億張。中國人民銀行科技司銀行卡處處長張智敏分析說,隨著中國周邊地區EMV遷移陸續完成,銀行卡欺詐風險有向中國轉移的危險,當前中國外卡業務中較高的欺詐率已經向銀行和信息轉接機構亮起了紅燈。同時中國銀行卡市場未來發展存在爆發性增長的可能,這也使市場中會存在更高的欺詐風險。萬事達國際卡組織資深副總裁兼大中華區總經理馮煒權曾指出,這樣的增長可能會在3-5年內發生。與此同時,奧運會、世博會的臨近,大量外卡涌入也要求中國提供相應的安全受理環境。種種跡象表明,中國銀行卡換芯日益緊迫。
從銀行卡業務今后發展而言,換芯也會給銀行帶來更多的業務發展機會。業內人士認為,芯片銀行卡比原有卡片儲存了更多的客戶數據,有利于銀行通過這些數據為客戶設計更多的金融產品與服務。比如,銀行會根據客戶銀行卡的相關數據有針對性地進行理財產品的營銷、根據信用卡的消費狀況給客戶增加授信額度等等。
盡管央行對何時大規模推出EMV遷移沒有確切時間,但有關這一工程的“路線圖”已經設計好。主要內容包括“先標準,后試點;先收單,后發卡;先外卡,后內卡”。雖然節奏顯得慢了些,不過業內人士認為這一方案切實可行。如今,有關EMV遷移的實施邁出了前兩步。中國人民銀行參照EMV2000制定的《中國金融集成電路(IC)卡規范》,即PBOC2.0已于近期頒布,為今后的EMV遷移確立了規范框架。據了解,上海、北京為全國首批EMV遷移試點城市。2005年4月,全國首個EMV實驗室在北京落成,可以接受EMV終端的測試申請。記者從上海市信息化委員會了解到,上海的試點計劃方案已經出臺,正在報政府審批,有望于下半年開始試點。
作為國內唯一的銀行信息轉接機構,中國銀聯在EMV遷移上傾注了更多的熱情。中國銀聯新一代的信息交換系統已經測試安裝完成,2005年3月23日完成了Visa芯片卡認證,這是國內首個EMV遷移的成功案例。對于未來奧運會和世博會帶來的大量外卡業務,中國銀聯已經搭就規模宏大的“EMV客廳”,做好了迎賓納客的準備。此外,中國銀聯啟動了海外發卡計劃,借EMV遷移完成了與國際標準的對接。
雖然成本問題成為換芯的最大現實障礙,但面對外卡涌入的誘惑和國內持卡人跨國結算需求的增加,國內銀行不得不考慮自己固步自封可能承受的代價。因此,銀行對EMV的態度也并不是鐵板一塊,除了工行外,中國農業銀行和中國銀行將于今年下半年開始在收單方面進行改造。
EMV遷移的逐步推進也鼓舞了下游廠商的熱情。已經生產了1億張EMV卡片的歐貝特卡系統公司是萬事達和Visa主要的金融卡片供應商,該公司表示,歐貝特已經成為工行的合作伙伴,將為國內首家發卡銀行提供基于EMV平臺的系列產品和技術咨詢服務。國內最大的POS機供應和解決方案提供商實達電腦設備有限公司在國內率先通過EMV檢測后,今年推出了十幾款產品參加國內銀行對EMV產品的“選秀”。廠商們已經開始挖掘EMV這座富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