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雨萌是我的學生。能在教書的第一年就遇到這樣的學生,是我的幸運!
在剛剛過去的一學年時間里,汪雨萌留給我?guī)状魏苌羁痰挠∠螅?/p>
其一,她的第一次發(fā)言。內容是父親和她因讀書而產生的矛盾,這和其他同學因頑皮而與父母發(fā)生的爭執(zhí)已經很不一樣了,更不一樣的是她的聲音沉著冷靜,語言清爽利落,絲毫不拖泥帶水。她的語言征服了全班,教室里鴉雀無聲,靜得出奇。
其二,她第一次向全班同學讀她的作文,是《老房子印象》。她的語調依然舒緩沉穩(wěn),卻有人聽著聽著落下淚來。
其三,一次閱讀課上,學生在讀,我也在讀,我忍不住在讀的時候笑出了動靜,我讀的是汪雨萌的“我的少年伙伴”系列。課上沒有讀完,后來又斷斷續(xù)續(xù)地在批改隨筆的過程中讀完了,只不過,后來讀的時候,我的閱讀反應不只是笑了。
讀完“我的少年伙伴”系列的那天晚上,我一個人坐著城市的晚班公交車去了很遠的地方,只是為了坐車,只是為了想想過去的日子。
……
汪雨萌的文字猶如她那沉靜而又堅毅的氣質,在看似不動聲色、井井有條的平靜敘述中卻蘊透了能深深打動人心的真情感。尤其令我驚訝的是,她的文字所表現(xiàn)出的異于同齡人的滄桑感。這種滄桑感決不是“少年不識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而是一種在字里行間顯露出的對時間和情感的控制力。她懷念過去的自己,感嘆熱情不再;她懷念故鄉(xiāng)的老屋,感嘆物不在人亦非。然而她不會任時間在愁緒中白白東流,也不會讓情感在傷感中泛濫成災。一種對時間和人生、情感和理智的通透眼光在她的文字中暗暗閃爍,如暗夜燈光下的雨。面對她的文字,我心生佩服。
汪雨萌的同學也很佩服她,他們中的不少人認為她有家學淵源、書香浸潤,方才如此;卻不知教養(yǎng)也得有一個可教養(yǎng)的前提。如果你仔細閱讀了她的《用最美的姿態(tài)讀書》,你就會了解讀書和思考已然是她的生活方式、她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個有著如此讀書境界的人,寫出如此的好文章,應是依乎天理吧!
高一快結束的時候,照例是分科,我就在想汪雨萌如何選擇呢。我希望她選文,但我心里總是有個不同的聲音:她會選理。后來我想:這樣一個真正與書為伴的人,無論她如何走她的人生之路,這條路總會陽光明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