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度
生意紅火不賺錢賺錢生意眼前過
張鳳翔的清洗公司開業后,第一個月收入2000多元,第二個月10000多元,第三四月下滑到6000元。前5個月的業務總體來說開展得還算順利,張鳳翔計算了一下,幾個月下來賺了幾千塊錢。
但也有一個問題,就是從公司成立以來,張鳳翔一直是低成本運作,有很多想法無法實施,只能靠做最低端的家庭保潔來維系生存。目前的業務來源,還主要依靠最原始的散發名片方式來招攬。
另一個問題是,張鳳翔公司的業務雖多,卻都是一些小業務,業務越多,張風翔越感覺煩惱。因為面對瑣碎業務,他不得不招進更多員工。目前張鳳翔的公司已擁有雇員20多人,每人每月平均工資約在400元左右,一個月光工資就需近萬元,但每人的創收卻有限,有時候一個員工一天忙下來,賺的那點錢還不夠給他自己發工資。
2003年夏季的一天,張鳳翔的朋友向他推薦了一個業務。張鳳翔計算了一下,如果將這個業務項目接下來,光每月固定的收入就會有五六千元,對他這么一個小買賣來說,這就算是一筆不錯的收入了。但要接下這個項目,他必須進新的設備,可能還需要招收一些新的員工,但項目方卻只答應按季度結款,這使張鳳翔非常擔心。他害怕到時萬一對方不能按時結款,或不愿按時結款,以他微薄的財力,可能會承受不起。他擔心香肉沒吃著,再把滿嘴的牙蹦掉了。
梳理業務分優劣明確責任效率高
看著滿把的鈔票在空中飛來飛去,卻抓不到手里,這使張風翔著急上火。后來一位朋在了解張鳳翔的情況后,告訴他,意大利經濟學家菲爾弗雷多·帕累托曾提出一個“80/20原理”,意思就是80%的效益,經常是由20%的項目或20%的員工創造的,換句話說,作為一個生意人,要知道如何抓住重點,要學會放棄。
朋友的話使張鳳翔深受啟發。一連一個星期,他天天憋在屋里,對每項業務都進行了仔細分析,以便看清哪些是好業務,幫他賺錢的業務,哪些是壞業務,只是使公司表面看起來繁榮卻得不著實惠的項目。
經過這樣一番分析,張鳳翔終于理出了一點頭緒。根據公司的運營特點,他首先將業務進行了合理調整,堅決放棄不賺錢,虛耗人力的項目,而將人力集中在賺錢的項目上。同時,對公司員工的工作流程做出修改。以前項目瑣碎,員工是各跑一攤,誰也不管誰,同時公司也對分散的員工缺乏監督。現在,張鳳翔將公司員工組成一個一個的小組,每個小組兩到三人,同時將業務按“片”進行劃分,每個片區由一個小組負責。這樣,他們做完了一個項目,就可以接著去本片區做另一個項目,而不必像從前一樣,將時間浪費在跑宋跑去上。因為淘汰了一些不必要的人員,隨著留下人員工作量的增加和工作效率的提高,張鳳翔相應給他們提高了報酬。
嚴控財務預算優化項目贏利
隨后,張鳳翔對原來雜亂無章的資金支出也進行了梳理。按他的計劃,現在資金支出分三大塊。第一塊是費用開支。包括全體人員工資獎金、水電費、福利費用、稅金、車馬費、辦公費用、宣傳費等等。第二塊是生產周轉開支,主要包括各種生產工具和消耗品的支出。第三塊是工程項目費用,對于像張鳳翔這樣的小公司來說,這筆費用主要是公關費用。
隨著業務流程的改進和對支出計劃進行嚴格控制,張鳳翔公司的效益節節提高。隨后,張鳳翔又對公司的業務進行了進一步的優化,每月對業務進行一次比較,將每個項目的投入產出進行排隊。對于隨著形勢變化,不能贏利或贏利達不到公司要求的項目堅決砍掉,而對其中好的項目,集中公司優秀員工,確保項目質量。這樣一來,客戶對公司的滿意度大大提高,有效增加了公司對客戶的粘附性,同時,隨著客戶的口碑相傳,越來越多的人找到張鳳翔,要求提供服務。
為了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張鳳翔還將公司所有資金集中到一個賬戶上收支。以前,為了結算方便,張鳳翔開立了多個銀行賬戶,結果發現每個賬戶上都不時會出現一些資金沉淀現象,使資金本來不足的他更加雪上加霜,而且也不方便管理,同時,也不利于跟銀行建立密切關系。現在,只有一個主賬戶,所有進出資金都盡量走一個賬戶。為方便客戶,他仍然保留了在其他銀行開立的那些賬戶,但每周都會進行一次清理,以便將資金匯集到主賬戶上。現在,他只要打一個電話,就可以對自己的財務狀況一目了然,大大提高了財務管理的效率。
經過這一番調整,張鳳翔最終接下了朋友介紹的那個項目,但采取的方式不是購買新的設備,而是融資租賃,期限是30個月。在30個月中,他將按月向設備所有方交納租金,30個月之后當租金交清,設備將歸他所有。雖然這樣一來,費用比一次性付清多出將近1/3,但在短期內,卻大大減輕了張風翔的資金壓力。同時,在項目運作上,張鳳翔也沒有招納新的人馬,而是在公司現有雇員中,由員工自愿報名參加,公司不負責提供報酬,而是在項目結算后拿提成。因為該項目可以在業余時間進行,而且張鳳翔給出的提成很高,員工都很樂意參加。通過這種方式,張鳳翔在不需要付出一分錢報酬的情況下,就獲得了公司部分優秀員工勞動力的使用權,進一步減輕了他的資金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