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個土生土長的北京姑娘,不論是小時候住在胡同里的四合院、還是長大后的單身宿舍以及婚后的“兩地分居”,我從來沒有對房子和房價有過太多感覺。直到和老公一起開始二人世界,我才把“房子”和“家”聯系在一起,對房子產生了強烈的依賴感。那時候我們租住在一套小房子里,房租大概占月收入的1/4左右。
隨著孩子的出世,我辭去了工作,成了專職相夫教子的家庭主婦,只有進入而立之年的老公一人努力工作、摸爬滾打,總有種生活很不穩定的感覺。在當時的狀態下,我日益渴望擁有一處屬于自己的房子。
第一幕:細掂量,決心買房
在看過多處房展、實地考察了多處樓盤后,面對當時了解到的目標房產市場行情(平均每平米售價在4500元左右),暈頭轉向的老公忿忿地說:“我租20年房子住,不也比貸款買房合適嗎?”望著一天天長大的孩子,我在一邊提醒他,“不要忘了,交20年房租后,我們還是沒有自己的房子。”計算比較租房和購房的成本后,我們二人達成一致意見:房子還是早買早受益。
那時候我家的具體情況是:老公在西城區地鐵沿線工作,孩子已經快3歲,家庭基本年收入10萬左右。我們對房子本身沒有特殊要求,只要孩子入托上學方便、交通環境便利、周邊人文環境良好即可。
第二幕:走四方,選定目標
購房標準確定后,我就開始收集各種購房相關資料,其中不乏幾本被購房人視為經典指南的購房手冊。在這些“寶典”的指導下,我翻閱了各種樓市資料報刊,撥打了各家樓盤電話,跑遍了北京市的南北東西。
南:交通樞紐 南邊幾大長途汽車站云集,類似交通樞紐碼頭。整體上感覺人流量大、車流量大,綠化面積少,居民成分雜,治安狀況亂。在那里看過的幾處房子,總感覺不像居住的地方,缺少我們所希望的居住氛圍。
北:上風上水 實地考察“上風上水”的北邊后,發現龐大的人口數字與周圍的羊腸小路很不協調,乘坐輕軌固然快捷,可是一年下來的交通費用也足夠分期貸輛汽車了。而且看上的樓盤兩年后才可能建立幼兒園,這樣的配套教育設施不能滿足我們的迫切需要。
東:CBD后花園 “東達西貴”是老北京常念叨的,原指清代達官貴人所居住的區域。仔細一看,還真有那么點意思。東邊的通州地區,發展迅猛,號稱是CBD的后花園。居住者大多是有文化、有經濟基礎的白領。看了幾次現房后,我已被2.9米的層高打動,更為門前的私家花園動心。但謹慎起見,我還是專門走訪了當地的教育部門,卻發現偌大的通州區,竟沒有幾個像樣的幼兒園和學校,只能忍痛割愛了。
西:怡然舒適 再折回西邊看:沒有什么花園,可是老街道旁綠樹成蔭,各種規模的公園隨處可見;沒有人才聚集的白領圈,可是居民們怡然自得,大多是部隊或者首鋼老職工和下一代;沒有多少名校,可是各種規模的幼兒園、學校幾十座……看看南邊的石景山路,北邊的阜石路,瞧瞧暢通無阻的一線地鐵,決定就住西邊吧!
第三幕:練就成,過招心得
可當時一打聽才知道,連這邊的二手房價格也不亞于別區的某些一手商品房,誰讓它地段好呢!后來終于找到個難得的新開盤現房,正趕上優惠期。已經練就一雙慧眼的我把現房里外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周圍是成熟老社區,有綠地、健身場地,樓后是地鐵車庫,彎曲的軌道頗有詩意。對地鐵的聲音進行了專門現場試驗,感覺噪音還可以接受。扳著指頭算算,此區的高層建筑并不多,這個地段,這種偏低價位的現房千載難逢。先住它幾年,即使以后出手,也可以賣個好價錢!向老公匯報情況后,決定就買它了。
在之前的看房過程中,我通過磨練成就了一番過招心得,正要用于本房的購買之中,發現售樓人員主動拿出單位《營業執照》和“五證”給我看,領著我們多次看房子,從不催促,也沒有表現出絲毫不耐煩,充分尊重看房人的選擇。這里只好將前期的經驗總結如下。
理智對待推銷 各樓盤銷售人員的態度、素質有著天壤之別。正規有實力的開發商,不論最后簽約談判如何艱難,起碼還有職業道德和操守,表現得彬彬有禮,擅長使用心理戰術,銷售技巧主要在于談話中的各種暗示。相比之下,一些小開發商的銷售員素質就不那么盡如人意了,鍥而不舍地一再糾纏,使用車輪戰術,甚至在看房現場群起圍攻,頗有不攻破堡壘決不罷休的氣勢。和銷售人員在一起,聽著他們對房屋未來的憧憬,看著身邊簽購房約的買家,很容易就頭腦發熱,喪失理智了。于是我堅持兩條原則:不在現場簽任何文書,看房過程中身上不帶超過300元的現金,以防不慎落入購房陷阱而后悔不已。
注意“五證”齊全 各種期房現房看過后,真正理解了上帝所言:“不要相信眼睛看到的。”很多樓盤高高矗立在那里,可是如果房產開發商拿不出任何相關的項目文書和土地證明,這種房子,哪里敢買?“寶典”上面說,買房子要看“五證”,規劃部門的《建設用地規劃許可證》、《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建設部門的《建設工程開工許可證》、國土管理部門的《國有土地使用證》和房產管理部門的《房屋銷售許可證》。對方如果沒有“五證”,即使已經是現房,也難以保證能夠辦理下來個人產權證。
第四幕:緊算計,緩解壓力
因為是現房,簽約時候仔細看了每一條條款,對于不明白的專業術語或者感覺會有歧義的,我們當場請求講解清楚,回家又拿出“寶典”逐條對照。對于產權證辦理的時間,我們當時達成協議:入住一年后辦理。這也是從“寶典”里學來的一招。作為剛剛支付了大筆首付和相關稅金的上班族,還要準備一筆裝修費,短時間里,再拿出辦理產權證的錢比較困難。拖一年,至少可以減輕頭一年的經濟壓力。
付款方式選擇上,左思右想:一次性付款,看著最節省,可是要一次性籌措大量資金,太難了;分期付款,需要給銀行支付利息,但想想我們平日大手大腳的生活標準和習慣,還是選擇了20年的分期付款,至少不會因為購房行為陷入經濟困境,況且每月的還貸額、物業費用加起來和當時的租賃支出也不會有太大出入,不至于上演搬進新房啃咸菜的“悲慘世界”。
辦理了入住手續后,我們找了一家有資質的裝修公司,磕磕碰碰40天突擊裝修,春節前終于搬人新居。孩子入托,老公上班,我開始找工作,做回自信的職業女性。
轉眼一年過去。周末和孩子在小區的草坪旁游戲,看到售樓大哥正領著一群美女看房子,遠遠地就和我打招呼。送走看房人后,他對我說:“瞧你,買的多是時候。現在咱這樓房漲價了!”拿過價目表一看,哇!我們的房子已經漲了8萬多!
回家樂得合不攏嘴:住了一年下來,敢情擠出一輛小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