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年不是泡沫年
2004年的房地產市場,政策頻繁出臺,特別是“8.31大限”后,地根進一步縮緊,房價漲幅較快。就市場狀況而言,無論對于開發商,還是對于消費者來說,無疑是利空多于利好。不難發現,在房價不斷高企的同時,市場供應是基本穩定的,新盤不斷涌現,一些處于銷售過程中的大盤供給也是后勁十足。當房地產供遠大于求、價值與市場脫離時便會出現泡沫,那么中國的房地產市場果真是“泡沫到了爆炸的邊緣”了嗎?
盡管“泡沫論”此起彼伏,然而2004年的中國房地產市場,與其說供遠大于求,倒不如說是有效供給與有效需求不對稱。
大城市:虛假泡沫
在北京、上海或是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區的一些大城市,市場需求較為旺盛,幾乎沒有什么泡沫。如果說有,也是人為炒作產生的“泡沫的泡沫”,其中既有開發商的炒作,也有專家、媒體的炒作,真正的房地產泡沫微乎其微。
大城市的房地產市場上,一方面是開發商手中存有相當數量的空置房,另一方面卻是消費者買不到房。這對矛盾是怎么產生的呢?這是因為房地產市場的有效供給不足,以北京為例,北京房地產市場的主流消費群體是介于25~40歲之間的人群,這部分人對住房的主流需求為單價在5000元/平米左右、面積在100平米左右的市區商品房,然而市場供給卻并不是以此類房產為主要產品,如此,其它的房產就勢必會出現銷售速度過慢和短期空置的情況,這樣形成的空置房并不能歸為泡沫之列,因為這些房子的使用價值并沒有損失,而且也有很多人希望可以使用這些房子,所以,現在短缺的也僅僅是一個處置和消化的渠道而已。
中小城市:真實泡沫
2004年中小城市的房價上漲較快,加之土地、人工成本的低廉,使中小城市產生了大量的供給。相對于大城市而言,中小城市有效消費能力稍弱。城市化的進程中,有的城市雖然外來人口多,但外來人口對房產的消費能力卻不強;即使是當地居民,對房產更新換代的能力也較差。可以說,中小城市的房地產市場,才是真正容易產生泡沫的地方。目前大家對于中小城市的房地產市場關注的還不太多,不過,如果以此速度繼續下去,中小城市的泡沫是指日可待的。
2004年的房地產市場,泡沫只是局部現象,從全國范圍內來說,泡沫絕非主流。
雞年仍需穩健行
2005年房地產市場預計會有一定的波動,有效供給依然不足。“有效”是相對于老百姓目前的生活方式而言的,目前多數人還不能接受郊區買房、開車上班的生活模式,而油價的上漲極大地影響著汽車消費的增加,也必然限制了居民對郊區房產的購買。與此同時,城區的土地有限,市區的房價依然走高。投資的門檻正在提高,而未來人們的居住需求還不清晰,因此,對于投資者來說,2005年投資房產還需要謹慎、穩健前行。
投資心理
避免炒房心態 投資房產的心態一定要平和,切莫對收益預期太高。投資房產和炒房是兩個概念,如果以炒房的心態來投資房產就大錯特錯了。房產投資是個中長期投資過程,不可能有短期的暴利。舉個例子,如果家有閑房出租,只是相當于家庭中多一個不產生消耗的勞動力,而不能將其與股票、期貨、基金等投資工具相比。從這種意義上來說,買房投資的心態更應該像是買保險而不是炒股票。
無需多慮加息 2004年央行加息后,無論是出于對買房成本的考慮,還是出于對樓市看跌的預期,許多準購房人開始持幣觀望了。其實正確的態度是:該買則買。無論投資還是自住,要看清兩點:一是央行加息既不可能幅度太大,也不可能過于急速,購房成本的上升是個漸進的過程。二是盡管有短期房價下降的預期,但不會改變總體逐年上漲的趨勢。
投資建議
了解規劃 購房前先了解下城市規劃,有針對性地了解樓盤周邊未來的發展狀況,尤其是環境、道路規劃等。如在北京可到北京市規劃展覽館進行參觀。
多作考察 房地產市場本身供求信息不對稱現象較為嚴重,僅看廣告是不能很及時、充分地了解市場的。只有親自考察,多種渠道了解信息,才能作出合適的選擇。
分散投資 如果手頭余錢較為充裕可投資幾套房產時,不妨分投幾個城市或是同城的幾個區域,甚至可以考慮到海外置業,以此來有效分散風險,這一點尤其體現在短期投資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