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本期開始,本刊重磅推出“觀點”欄目,帶來業內專家的權威觀點,對經濟生活子以深度剖析、公正點評,為讀者指點迷津。解決股權分置問題已經討論了幾年,方案之多、討論之激烈是絕無僅有的事情,市場上不斷傳出一條又一條關于證監會將出臺股權分置問題解決方案的消息。在傳言滿天飛的情況下,證監會終于于4月12日有了一個比較明確的表態,其負責人稱,綜合分析各方面情況,按照國務院《關于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和穩定發展的若干意見》所明確的基本原則,目前已經具備啟動試點的條件。《若干意見》確定了解決股權分置問題的目標和指導原則,其核心是“切實保護投資者特別是公眾投資者的合法權益”。
解決問題須慎重漸進
證監會在明確表態的同時也指出,解決股權分置問題不僅是一個敏感的政策問題,更是一個復雜的市場問題,需要把改革的力度、發展的速度與市場的承受程度統一起來。我想這種說法是對的。一個討論了如此之久的問題,一個有如此多人參與討論并形成了幾千個解決方案的問題,一個利益關系十分復雜的歷史遺留問題,要想政府出臺一個統一的方案,并讓市場基本上按這個方案來實施解決是不可能的。因此,試點是必需的,只有通過試點才能發現問題之所在,才能發現方案、規則的不足,并通過試點來調整、修正與完善,這才是解決股權分置問題的正確做法。此前有消息稱,第一批全流通試點公司很快就會推出,將采用流通股擴股、非流通股保持不變的方案來試點,我認為這樣的做法是比較穩妥的。問題有所 解決總比置之不顧要好,重要的是對于解決股權分置的問題不能操之過急,多試點、多觀察、多改進,不能等生米煮成熟飯之后又重新糾正,這樣容易把現行的問題更加復雜化,就會讓中小投資者利益再一次受到傷害。
中小投資者要冷靜對待
應該看到,股權分置問題的開始解決對中國股市來說是一個長期利好消息,但在短期內,中小投資者對股權分置問題的解決不要寄予過高的希望,要靜觀其變。
弱勢地位有礙利益爭取
對于利益關系盤根錯節的問題,要找到一個完全多贏的解決方案是不容易的。比如,盡管有社會公眾股股權分類表決制度,但中小投資者在這種分類表決制度框架中的話語權相當微小,而且在這種分類表決制度中,往往容易出現大的社會公眾股股東與非流通股股東合謀制定不利于中小投資者解決股權分置問題方案的情況。也就是說,由于中小投資者在解決股權分置問題的過程話語權不會太大,中小投資者也就無法通過分類表決制度真正地保護自己的利益。所以說,盡管解決股權分置問題的基本原則是要保護中小投資者的利益,但是中小投資者在股權分置問題的解決過程中肯定會處于十分弱勢地位。在一種弱勢的情況下,中小投資者真的能夠爭取到自己的利益嗎?
試點舉措不意味根本解決
在股權分置問題的解決過程中,試點也是一種多方利益全面博弈的結果,特別是對于大股東;控股股東來說,他們總是會尋找種種方法來占有他們認為屬于自己的利益,即使大股東、控股股東遵守道德準則,但在大股東之外還不知道有多少人虎視眈耽地盯著這塊利益呢。因此,對中小投資者來說,盡管解決股權分置問題的試點已經開始運作了,但這不僅要經過流通股股東和非流通股股東的討價還價,也要經過大的公眾社會股股東與中小投資者之間的討價還價。這絕對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中小投資者的利益是否官瞄得到保護是相當不確定的。如果解決股權分置問題試點舉措是管理層為年內幾只大盤股上市開路,·習6么i其增加韻不確定性就會更多,中小投資者不要-希望解決股權分置問題方案‘出臺就能夠有多少利益得到補償,
采用行之有效的護體之道
在這種情況下,中小投資者一是需要積極關注及參與持有股票公司的每一次制度規則制定,爭取自己的每—一份權茈二是中小投資者應該盡量”聯盟,在公司中形成一股力量來抗衡其它力量,這樣才可能盡量爭取在所持有股票公司中的話語權,繼而在解決股權分置問題的過程中真正地更多表達中刀、投資者的意見,三是中小投資者要學會通過現行的法律與法規來保護和實現自己的利益。
新聞背景
股權分置,是指因為特殊的歷史原因和特殊的發展演變過程,中國A股市場的上市公司內部普遍形成了“兩種不同性質的股票”——非流通股和社會流通股,這兩類股票形成了“不同股不同價不同權”的市場制度與結構。2003年底,證監會主席尚福林、副主席屠光紹在公開的談話中,首次認可了中國股市與西方股市存在顯著的差異性,承認中國股市存在“股權分置”問題。“股權分置”問題本質是非流通股與社會流通股之間的產權關系不清,它成為阻礙中國股市健康發展的攔路虎。在目前滬深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公司中,流通股股份只占到總股本的三分之一左右,購買這些股份的主要是各類機構投資者和被稱作股民的中小投資者;另外約三分之二的股份是不流通的國家股和法人股,擁有非流通股的大股東有可能損害流通股股東權益。2005年4月1 2日,中國證監會指出解決股權分置問題的時機已經成熟,4月15日.國務院國資委表示將支持證監會的工作,股權分置解決方案要給各方信心和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