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個人有個喜歡瞎想的壞習慣。
就說前些日子,佘祥林冤案被披露之后,大家都知道刑訊逼供是個禍根。刑訊逼供讓佘祥林差點下了地獄,而“死者”奇跡般地出現,又讓佘祥林雪冤、重獲自由。當時我就瞎想,要是“被害人”的出現不是一下子讓許多人都知道,而是以“道聽途說”的方式——諸如“聽說”、“傳聞”之類出現,相關人員(部門)會不會從維護自身的利益出發,封鎖這一信息,從而讓佘祥林繼續蒙冤下去呢?
雖是瞎想,卻有終于不幸被“想中”的。
唐山那個李久明就是一個例子。也是刑訊逼供,也是被迫認罪,也是蒙冤入獄。在這起兇殺案發生兩年后的2004年6月初,真兇在溫州落網,并交代了他在唐山冀東監獄家屬區犯下的殺人事實。溫州警方很快向唐山警方發出《協查通報》。當時承辦李久明案的唐山南堡公安分局的王建軍、楊策等人隨即驅車來到溫州,提審了真兇,進一步得到了證實。由于真兇是在最后階段交代這一犯罪事實的,因此已經移送當地中院的案卷中沒有這一情節的記載。于是,王建軍等人悄悄去悄悄回,準備把這個“天大的秘密”隱瞞下去。好在李久明有貴人相助——20年前的校友,聽說案情之后,先前已經給李在北京請了律師;8月17日,當校友接到一個匿名電話、知道一個姓蔡的真兇已在溫州落網并已被判處死刑后,馬上與律師趕赴溫州,得到了證實。隨后在著名法學專家夏家駿的幫助下,使這起明知真兇落網,卻將錯就錯、徇私枉法、封鎖消息的案子,引起中央有關領導的關注。這才使李久明的冤案得以平反。(7月18日《法制文萃報》)
顯然,如果要是沒有貴人相助(包括那個打匿名電話提供信息的人),如果沒有中央有關領導的關注,李久明說不定至今還在牢房里蒙冤呢???,就是有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封鎖真兇落網的消息——我原先的瞎想,終于成真。
我相信王建軍、楊策等人以極端自私之心、以極端卑鄙手法封鎖真兇的消息,是極其個別的。不過,我又想開了。最高人民檢察院把杜絕刑訊逼供列入今年檢察監督工作的重中之重,并推出多方面的相應舉措,加大了處罰力度,甚至將佘祥林等五起典型案件和辦案事故的剖析材料作為“教材”下發。這固然不錯,可以起到有效制止刑訊逼供、暴力取證等違法犯罪行為。但是,這樣一來,也有可能因此引出另一個問題——像王建軍、楊策那樣千方百計封鎖真兇落網消息的事會不會多起來?這并非“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而是在利益沖撞的關鍵時刻,那些相關人員從維護其自身利益出發,在別無選擇的情況下,完全有可能選擇這樣一條將錯就錯、一錯到底的路。無疑,這是可能會出現的一個新情況。
防患于未然。從防范的角度看,針對這種可能會發生的新情況,有關部門盡快建立相應的制約措施,是不是很有必要呢?而這樣做,事實上給有效防止刑訊逼供、防止冤案發生,又加了一道“隔離層”,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