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年開始,“價值促銷”這個觀念開始盛行國內營銷界。提出者柯明斯認為,價格促銷與價值促銷的不同,在于是否以價格犧牲為代價。于是,特價,買贈、加量不加價等就被“光榮”地歸為價格促銷。在“要價值促銷不要價格促銷”的呼喊中,嚇得很多人都開始反思自己以前的“錯誤決策”了。
但筆者認為,特價未必就是不可取的,而買贈絕對是個很好的促銷方式,他們同樣是有“價值”的促銷。價值的尺度不同,理解自然不同。用以下標準來衡量,特價、買贈就不會那么面目可憎。
1、贏利標準。
特價不一定就是虧錢。很多人現在一說起特價就聯想到價格戰,因此咬牙切齒。而事實上,除了家電等少數行業因為價格控制不力導致虧損外,只要價格尺度把握稍好的企業,并不大會出現真正的虧損。
我們之所以選擇價格促銷,是因為顧客喜歡以最直接的方式看到、得到實惠。但不管你是采用特價、贈品還是其他直接耗費成本的促銷方式,我們必須掌握一個贏利原則,沒有利潤的生意是做不長久的。
值得注意的是,某一個單晶的超低價格,雖然從局部看對贏利影響不大,但很可能造成你全局上的重大損失——由于它破壞了價格體系的平衡,給市場造成“價格屠夫”的印象。
2、品牌價值標準。
促銷對品牌起負面效應,這有一定道理。但問題是你屬于哪種品牌,格蘭仕微波爐之所以高祭價格大旗,是因為其品牌定位是做全球最大的微波爐品牌,而非最貴的。吉利造車,其品牌定位是“老百姓都買得起的車”,所以只要利潤尚可,就無須懷疑低價銷售。因此,只要促銷的方式與品牌的長期目標一致,特價又何妨?
事實上,有很多在超市里銷售的大眾化產品,其定位就是大眾品牌,持續開展特價等價格促銷,對其品牌的提升是非常有益的。
3、市場價值標準。
促銷活動的展開,在宣傳新品、產品演示、促進顧客購買、展示品牌,打擊競爭對手、提高市場占有等方面都有很大作用,這正是其市場價值的真實體現。但如果你的促銷活動設計與你的品牌定位相違背,導致企業虧損,無法說服顧客購買,其市場價值就是負的。
(以上言論并不代表筆者不贊同價值促銷的觀點,相反,柯明斯的《促銷》一書絕對是目前促銷類書籍中份量很重的一本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