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年在各種特許廣告中,宣稱自己是海外品牌的越來越多了。但這個“海外”資質是否真實,還需要投資者去謹慎查詢。還記得幾年前火起來又倒閉的那個“麥肯姆”連鎖嗎?號稱國外品牌,但被查出根本沒有海外的底子,其老板后來給媒體透露說:“‘麥肯姆’的意思就是麥當勞、肯德基他媽!”
那么,我們面對海外特許機構時,究竟應該了解哪些信息呢?
要求它披露相關信息
國外特許商在中國沒有特權,不要被他們號稱的“正規和完善”輕易吸引,他們應當和國內企業一樣,披露中國商務部頒發的《商業特許經營管理辦法》中所規定的信息。
當然,重要的是,即使該特許機構給你披露了相關的信息,也不要中斷查詢。你還是要找個懂外語和搜索引擎的人通過互聯網去查詢一下它的背景,注意:
它出售的產品和服務是否真的在它宣稱的國家/地區很有名?
它是否在其他國家/地區有門店?
它在海外門店的品牌和所售商品與它在國內宣傳的有什么不同?為什么會有這種不同?
它在海外是否有很多失敗或法律糾紛?
它的海外加盟商是否有自己的組織?能否與之取得聯系?
如果你能直接詢問國外加盟商,那是最好不過的事了。
它在中國將采取什么樣的組織結構進行經營
如果該特許商在國內要釆取直營和特許混合的模式,那么你就要了解該機構打算建造多少家直營店,這些直營店將分布在哪些地方。
國外特許商的直營店不能建得太多,否則可能影響加盟商的運營;但也不能只建寥寥幾個樣板店,不然潛在加盟商有理由懷疑這只是幾個作秀的“誘餌”,該特許機構可能并不想在中國仿真正的投資。
如果該特許商在中國釆取區域代理的模式,就是在國內找個代理方或合資人,讓后者來代替該國外品牌進行特許體系的運營,那么除非是特別有名的特許品牌,否則加盟商要萬萬分小心了。
你要知道,特許是這樣一個行業:總部直營店經營得好,不代表它能把經驗完整地傳遞給加盟商或區域代理;在A國經營得好,不代表它在B國就能有90%以上的成功率——有時可能連50%都沒有。普爾斯馬特就是一例。
另外如果該特許機構采取中國區域代理,而且它還是個上市公司,也要了解一下它的財務狀況等一些公開的信息,看其總部是否有能力對中國公司進行某些方面的支持,當然也要詢問一下中國公司老總與海外特許總部的關系,看他是否真能得到總部那么大的支持。
另外,如果該特許中國公司是海外公司和國內人士的合資公司,那么我們還需要了解一下其資本結構到底是怎樣的,海外總部是否對國內公司具有指導能力和義務。
它是否愿為本土化做一些營銷變革
我們所說的營銷變革是指:國外特許機構為適應中國國情和居民生活水平,而對產品/服務、價格、促銷方式、店面布置等進行有針對性的變革。這是一個特許體系成熟與否的重要標志——就是看它是否關注市場和顧客。
如果該國外特許商拒絕為國內市場做調整,那么你有理由相信:假如你一旦加盟,可能會面臨產品和價格等要素不被大部分中國顧客接受的風險,面對漫長的市場教育過程,你能否承受得起“苦苦支撐期”的投入呢?
特別提醒:別被它給“電”暈了
我們改造一條成語,叫做“不羞上問”。其實你對任何特許機構有任何問題,就應該鼓起勇氣去問特許公司。很多人被所謂的海外特許公司的光環給蒙了,腦子里感覺有點問題,也被對方小小的開放和溫情給淹沒了。
你要謹慎,對方可能是在處心積慮地“淹沒”你的正常判斷力?。ㄎ恼戮幪枺?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