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東西一旦深入下去,就會產生不同門派,現代旅游就是如此,即使是“玩”也有各自的玩法。
情調派是最為感性的一派,能否引發某種潛在的細膩情緒,體味到景致之中獨特的韻味,是情調派旅游者對旅游價值的衡量尺度。情調派最厭惡的就是走馬觀花“到此一游”的旅游方式,對于他們來說,跟團旅游往往是不得已的行為,不僅僅是因為行程匆匆,更重要的是,千篇一率的團隊餐和導游詞使他們不可能比別人感受到更多的東西。
比方說,去過麗江這不說明一趟旅游有價值,只有在麗江古城內的小旅館中住過,在大石橋畔的咖啡館里坐過,想過心事,望過流水之后,才算領略了麗江的精髓。明白了形式對情調派的重要性之后,就不難理解他們為什么咬文嚼字地推崇“旅行”,而厭惡“旅游”,雖然我們很難說清楚這兩者間的細微差別。
情調派最喜歡小橋流水的江南,如詩如畫的夕陽,以及繁華如夢的十里洋場。
感悟派是相當瀟灑的一派,最講究感悟生命哲理。于是,這派旅游者總是喜歡走極易發生偶發事件的路線,他們往往會確定一段很長的時間,選擇自然條件惡劣,環境陌生的地方去旅行,走走停停,沒有具體的日程,沒有世俗的景點。感悟派最怕的是完全計劃好的商業旅游線路和沒有意外的行程。對于他們來說,旅游不是目的,而是手段。比如,如果兩個人同樣走川藏線,其中一個遇到了塌方險些喪命,而另一個則平安無事,那么從這趟行程的價值上來說,顯然后者不如前者。這是因為按照這派的觀點來說,從鬼門關走過的人總會比一帆風順的人多些滄桑,多些對生命的感悟。
感悟派往往最能體會到高原雪域的風情和大漠的滄桑,體會行程各地生命的艱辛和快樂。
標準化派則是實用的一派,更加趨于理性。對他們來說,旅游的價值可以簡明地用花錢多少享受高低來進行標準化衡量,景點的知名度、景觀的可欣賞度、享受到的旅游服務和花的錢是直接掛鉤的。
這派旅游者是旅行社最好的顧客,往往會選擇知名度高和成熟的線路,他們一般僅對報紙雜志上提到的著名風景區和旅行社推薦的景點感興趣,另外,他們對有關價值交換的問題非常敏感,八菜一湯、24小時熱水、有沒有電視看、旅游車有沒有空調,導游講解得是否到位等等,都是這派會在意的細節問題。
無疑,標準化派是推動我們旅游業興旺發展最中堅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