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晰,工作和職業的區別
在本書中會用到“工作”和“職業”這兩個詞,首先讓我們定義它們。一般講,一份工作是指在一個崗位上做出一系列活動和完成一系列任務。一種職業則是由一系列的工作所組成的。一種職業比一份工作的內容更加廣泛,職業牽涉到我們對待工作的態度和行為方式,它是我們個人全部的生活體驗在工作中的反映。一種職業是個性和工作活動的結合,是一個人的身份標志和自我認知。過去,人們在很年輕時便開始工作并且往往是一輩子干一份工作。農民在他們的農場中干活,秘書待在辦公室里,教師講課直至退休。近些年來,美國職業已經趨向多元化,我們現在一生大約要更換4種以上的職業。由于社會、經濟、工作崗位和技術的迅速變化,許多傳統的工作已經消失了。威廉·伯瑞吉斯(William Bridges)在他1995年的《工作的變化》(Jobshift)一書中指出,我們原來意義上的工作在未來會發生重大變化。他的意思是一個人今天從事一項傳統的工作,而這項工作的實際內容已經是今非昔比了。職位的名稱雖然不變,但是它們要求的技能已經不同了。傳統的崗位將會發生劇烈的變化甚至消亡。
自問,最想從事什么
這些職業上的變化都與我們父輩時的職場不能同日而語。因此,過去那種一旦找到一份工作就可以放心安穩地干一輩子的想法已經不現實了。傳統的雇用合同——雖然沒寫在紙上——但暗含著一個契約:一天誠實的勞動換取一天誠實的薪水,雇員用忠誠保證其飯碗的穩固、工資隨著資歷而增長。今天的雇用合同暗含一項基本要求:一名雇員繼續被雇用的保證是,他所擁有的技能可以繼續滿足企業的需要。今天,你必須投入大量精力思考和關注的是,什么是你想要從事的職業,以及如何組成你的教育和培訓結構,以滿足你的個人志趣和企業的需求。你有必要分析和評估自己所擁有的技能,從中發現那些過去職位上積累起來的,可以不需要很多新的培訓即可移植的技能。了解你自己并根據對自己的志趣和職場需求的分析建立一個行動計劃,這樣你才能夠在職場中如魚得水,并獲得工作的滿足感。那種被動地跟隨某一兩個職場上冒出來的新熱點的做法是不足取的。
好吧,告訴你應該怎么做
職場需求熱點的變化是非常快的。曾幾何時,教師的需求量很大,但經過大約十年后,職場上充斥著求職的教師。而最近一段時間,市場上對教師的需求似乎又在開始上升。如果你把你的職業選擇建立在當前的職場熱點上,當你花費時日獲得相應的教育和培訓資質時,這些熱點可能已經變涼了。這種跟風式的擇業策略對于找到一份可以將你引向一種職業的工作沒有什么幫助,相反,你很可能從來就對這個領域的技能和培訓不感興趣,因為你只不過把這些知識和技能當做獲取某份工作的敲門磚罷了。每一個人都具備許多從職業中獲得工作成就感的潛力。你所需要做的是,通過自我評估去了解自己,從而確定最適合自己個性的職業。那些沒有在變化中準備好的人只能聽任變化主宰命運了。他們常常是失意和沮喪的,因為他們不得不每天做自己不喜歡的工作。他們可能一輩子都不明白,其實他們有過選擇的權力和機會,只不過他們沒有投入精力和時間去深入了解自己的志趣。他們滿足于眼前的一點點所得,不知道實際上可能還存在著更適合他們的東西。爸爸說:“兒子,還是在工商界謀份工作好。”但是父親并不清楚他的兒子在藝術上極有天賦。高中的職業指導顧問僅僅以可以獲得獎學金而號召孩子們選擇工程學。企業人力資源部門將一個求職者打發到電子工程培訓班,原因是那里正好有空缺。上述事實表明,一個人必須首先了解自己的志趣和特長,才能掌控自己的職業軌跡,否則只能盲從他人的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