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職教育是我國高等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但目前存在著不能按市場需求和行業標準來規范教育、與地方和行業市場需求脫節的問題。高職教育要適應地方和行業市場需求,樹立高職教育的特色,應從培養目標、內容和方法上進行創新。
需求脫節,兩大問題掣肘
統計數據表明,我國目前擁有高職學校近千所,這些學校一般只是根據國家專業目錄自行開發專業課程和支撐資料,沒有嚴格按照地方市場需求和行業標準來規范教育,搞低水平、高成本的重復開發,與地方和行業市場需求嚴重脫節,造成了資源的極大浪費。從培養目標來看,存在著脫離實際需求,培養目標定得過高、過寬或過窄的現象。如有的高職院校為了招生或專升本的需要,提出了培養營銷師、國際商務師的目標,這種過高的培養目標既不符合高職教育的特征,在實際的教學計劃中也難以實現;有的高職院校為了學生就業的方便,培養目標定得過于寬泛,如很多高職學院都有工商管理專業,但缺乏相應的行業和職業定位,與高職的特點和定位不相符合;也有的學校專業培養目標制定得過窄,僅針對目前市場需要的某一個具體職業崗位需要而定,如高職的服裝設計專業,在北京等一些地方已經出現了就業問題,室內設計專業,雖說在短期內不會出現就業問題,但隨著北京等一些地方裝修完畢的“成品”房子才能出售的政策的出臺,學生能就業的市場會越來越有限。從培養內容和方法上看,主要表現在不是以市場需求為目標、以應用能力培養為主線來設計教學體系和培養方案,行業和市場針對性不強。另外,雖然高職院校現在已開始實施“雙師型”和實習基地建設工程,但是行業與企業的參與仍然缺少制度的安排、鼓勵與支持。因此,探討適應市場需求的高職教育培養方式很有必要。
內容走向務實,強化特色
高職教育應以為地方或行業經濟發展服務為方向,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目的,以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創新為主題。高職專業人才培養目標應當突出職業性、行業性的特點。高職教育是直接為地方或行業經濟發展服務的,必須面向地方或行業所需要的職業崗位。從這個意義上說高職教育也是就業教育,教學過程主要應為學生在當地就業服務,同時考慮學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培養。高職的專業及課程體系要適應地區市場需求,突出地區和行業特色。基于高職教育培養目標的特殊性,其課程體系特別是教學內容、課程結構等方面均應有鮮明特色。當然,這種特色要考慮地區和行業的需求。地區和行業經濟發展水平的不同,對人才的層次和知識技能結構要求就不同。在產業分工較細、“工種”分配明確的地區,可以設計一業精通、深度較大的“單柱型”專業;如北京電子科技職業學院,在前幾年推出“單柱型”專業物業管理專業的基礎上,今年又推出了深度更大的康體娛樂專業。這正是學校對北京地區房地產和物業管理行業發展進行準確分析判斷后做出的具有很強針對性的一個決策。
同時,專業設置的市場需求導向要強。高職教育為經濟建設服務,應對市場變化有一定的預見性。即在新興市場形成之初,培養出其所需要的人才,要具有加快專業轉向速度的能力和開辟新專業的能力,做到按需辦學。如這兩年中法交流在大幅度推進,2004年秋季至2005年7月的“中法文化年”的推出更使中法包括旅游等13個方面的交流進一步深入。近年來中國正在尋求加強同歐盟的合作,而對中國來說,法國又是歐盟25個成員國中最大的國際貿易對象。在分析了中法旅游市場環境因素的基礎上,北京電子科技職業學院推出了法語導游專業,今年9月第一批法語導游專業的高職生就能入校。特色專業確定以后,下一步就要具體落實在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中。課程體系中要突出專業課的特色,教學內容的實用性及操作性要強。同時實訓課要擺到突出位置,形成完整體系,做到專業實踐技能門類齊全,重點突出,考核標準的科學性,使專業的特色從具體方面切實得到保
證。
課程體系的產業性和行業特點要強,要按照培養對象未來從事職業的需要來設計專業內容,而不是按學科體系來設計,這是高職教育專業和課程體系的顯著特點。目前其他地區也有一些高職院校在這些方面做得不錯,如上海商業職業技術學院依托近幾年上海地區迅速發展的商業連鎖業,改革專業和課程體系,形成了明顯的高職特色,其做法已被教育部作為高職院校的典范之一加以推廣。
師資建設提速,借鑒特色
從發達國家的職業教育經驗來看,大多數國家對師資建設都有相應的政策要求與保障。如澳大利亞TAFE學院對引進的教職工不僅要求具有教育學文憑,而且必須具有3~5年的企業工作經歷。TAFE學院負責招聘教職員工的評估小組一般由行業專家、行政管理人員、專業教師三類人員組成。此外在TAFE學院的每個教職工每年享有兩周以上帶薪到企業進修業務的待遇。
我國職業院校現在已開始實施“雙師型”建設工程,但是行業與企業的參與仍然缺少從政府或宏觀層面上的鼓勵與支持。對學校的質量評估強調的通常是學歷與專業技術職稱,而對于企業經歷的指標要求則比較虛。因此,適時地推出教師與企業管理人員的交流甚至下企業掛職實踐的政策是很有必要的。在這方面,北京電子科技職業學院的每個專業教研室都建立了自己的專家顧問委員會,聘請相關企業的管理者為顧問委員會成員,每年定期開會了解企業界的動態,修正專業的發展方向;另外,學院定期派教師下企業掛職鍛煉的政策已經出臺,這對“雙師型”教師的培養將是一次極大的促進。
學歷證書并軌,打造特色
據有關資料,澳大利亞TAFE學院頒發的各類證書與文憑具有法定的到企業應聘所必備的技能與崗位證書功能。
我國職業院校的畢業文憑目前只具有學歷證明作用,與普通教育院校的畢業文憑并沒有本質上的差別。職業院校畢業生要到某一行業就業,還得再到其他培訓機構接受額外的職業培訓,獲得相應的政府認可的上崗職業資格證書,職業院校的就業培訓功能實質上是在弱化。如果職業院校經政府授權頒發的畢業文憑具有職業技能的證書特性,那對職業教育的發展無疑將起到相當大的推動作用。目前教育部與勞動部就某些資格證書的授予方面已達成了一致意見,開始著手在北京和其他一些地區推行這一做法,但有些職業學院并沒有意識到這種做法的重要意義。北京電子科技職業學院緊緊抓住這一良機,積極行動,已經于今年上半年將有關專業的資料上報,期待著能在明年實現部分專業畢業證書和資格證書同時頒發。
實習實訓創新,擴展特色
實習實訓基地建設是高職的特色之一,但多年來企業在配合高職院校實習實訓方面態度并不積極,很多高職學院把重點放在了校內,大舉進行實訓模擬教室的建設,投放了大量資金購進最新設備,但沒幾年卻面臨技術更新造成的設備落后問題,處境尷尬。北京電子科技職業學院多年來一直強調校外實習基地的建設,平均每個專業都有三至四個簽約企業作為校外實習基地,物業管理專業甚至專門為此調整了教學計劃,每學年度都給學生下企業實習安排了時間,確保了學生人人有實習實踐的機會。隨著政府有關部門給有關參與高職院校實習實訓基地建設的企業減免稅收政策的出臺,我們有理由相信行業與企業的積極參與會成為一種趨勢,高職教育實習實訓環節薄弱的問題將從根本上得到改善,高職在實習實訓方面的特色會充分體現出來。高職教育要有特色,就要適應地區行業和市場的需求,主動適應外部環境的變化,以期獲得更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