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京剛開業不久的“7+1”連鎖便利店東寶路店的一個貨架上,陳列著近10個品種的SK-Ⅱ化妝品。
這種國際大牌化妝品的價格,動輒就是五六百甚至上千元。在消費者的消費常識中,此類大牌化妝品只有在高檔商場里購買,才有產品質量以及服務上的保證。便利店賣頂級化妝品,無論從價格定位還是形象定位上看,二者似乎“格格不入”。
那么,便利店將成為將來一個重要的化妝品銷售終端嗎?回答是肯定的,而便利店應該著手準備采購的卻不應該僅僅是SK-Ⅱ而已。

目前在便利店里陳列SK-Ⅱ,對于店方還有依靠高檔化妝品提升門店形象的思考。目前便利店應該做的,是馬上拓展采購渠道,讓進場的化妝品不是一個一種,而是幾個品牌幾個系列。這不光是為了擴大議價空間,還為了提升零售商主動性,以更大限度地滿足顧客需求。
店方一定要明白:顧客想在便利店采購到的商品規格和價格,和他們想在百貨店、大賣場采購的商品是大大不同的。舉個簡單的例子,顧客是否也想在便利店購買到普通瓶的定型摩絲?他們是希望購買后把它立即塞到小包里或兜里,還是希望拎著購物袋繼續行程?如果是后者,他們真的不如去百貨公司做一番正式的采購!
那么顧客為什么會到便利店采購化妝品呢?
附表是日本便利店采購的部分化妝品品種、規格、價格和特性,可以做我們的參考,從中可以看出便利店化妝品采購的特點:
1.針對顧客需求的便利性,規格小。
2.價格不高,鼓勵試用的沖動。
3.商品功能明確,且功效強。
4.選擇優秀品牌供應商。
當然,這里還要明確的是:并不是所有的便利店都適合銷售化妝品。優秀的化妝品供應商同樣對終端形象和購物氛圍的匹配性要求很高。這就要求大部分便利店要下功夫去改善自己的購物環境。
這對便利店運營來說是件大好事,要知道,影響顧客來便利店消費的14個關鍵因素排序中,“店內外環境”名列第四,僅次于店址與服務的便利性、店員服務態度和商品價格。
盡管化妝品毛利很高,但并非人人都可獲得——機遇總是垂青那些有準備的零售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