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差一分應不應該授予學位
○趙利民
[案例]李某就讀于某師范學院藝術類專業,專業課成績非常優秀,但英語成績不佳。大學四年,他多次參加英語四級英語,最高分只得了39分。在其畢業前夕,學院學位委員會作出一個新的規定,凡就讀于本校藝術類專業的學生,在其他條件合格的前提下,英語四級考試成績必須達到40分才能獲得學士學位。由于李某的英語四級成績差了1分,學院決定不授予李某學士學位,而只給李某頒發畢業證。眼看著只差1分就與奮斗了4年的學位失之交臂,李某非常焦急,在多次與學院交涉未果的情況下,李某將學院告上法院,要求法院撤銷學院不授予其學士學位的決定。
[說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1980年2月通過,2004年8月修正)第8條規定:“學士學位,由國務院授權的高等學校授予。”據法院調查,李某所在高校是國務院授權的有權頒發學士學位的高校。至于授予學位的具體標準,上述《條例》只是制定了原則性的標準,沒有具體的規定,但《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暫行實施辦法》第25條規定:“學位授予單位可根據本暫行實施辦法,制定本單位授予學位的工作細則”。因此,李某所在學院對本校的學位授予作出具體規定應該說是合法的。在這些規定中其中有一條是對英語四級分數的要求,這是高校通行的做法,并無不妥之處,這是高校在教學管理方面的自主權的體現。而且,這一規定并非只針對李某個人。而李某的確在英語四級分數上沒有達到學院的要求,學院根據規定不授予其學士學位并無不當之處。因此,法院最終駁回了李某的訴訟請求。
未成年人買的高檔服裝可以退嗎
○周玉文
[案例]2004年10月,剛滿16周歲的李某曾多次要求父母給他買一套高檔服裝,但父母拒絕了他的請求。李某心有不甘,一天他瞞著其父母,用自己多年積攢的1800元壓歲錢到某名牌服裝專賣店購買了一套名牌西裝。李某父母知情后,很是氣憤,李某的父親李甲第二天拿著李某購買的西服并領著李某來到服裝店,向服裝店老板說明李某是未成年人并要求退回西服,但服裝店老板不同意退貨。李甲便以李某法定代理人的身份訴訟到法院,要求法院認定李某購買西服的行為無效,判令服裝店老板退貨。
[說法]認定本案服裝買賣合同是否有效的關鍵是要準確把握李某購買服裝的行為是否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如果是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所訂立的合同就是有效的,單方是不能解除、不能退貨的;如果與其年齡、智力不相適應,其父母即法定代理人又不予以追認,所訂立的合同就是無效的,所買的西服當然要退回。
認定一個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在某一個民事活動中的智力狀況,對于一個心理和生理發育正常的未成年人來說,主要還是看他在進行這一次民事活動之前,是否有某一方面民事活動的實踐和經歷情況。例如,就以本案來說,如果李某在此次購買高檔西服之前,其家中購買千元左右的物品時父母讓李某多次辦理過,那么,李某此次花1800元為自己購買服裝的民事活動就是與智力相適應的。如果在此次花1800元為自己購買服裝的民事活動之前李某還沒有超過200元購買過物品,那就是與其智力不相適應的。因為任何人進行某一活動都有一個學習的過程,都有一個由簡單到復雜的過程。一個未成年人,沒有購買一定的數額物品的經歷和實踐,突然購買一件數額很大甚至是成年人都很少遇到的物品,顯然可以認為是與他的年齡、智力不相適應的。
綜上所述,李某花1800元購買高檔服裝的民事活動與其年齡、智力不相適應,其父母又不同意追認他所訂立的購買高檔服裝的合同,因而,李某花1800元購買高檔服裝的民事活動,即他與服裝店訂立的購買高檔服裝的合同是無效的,服裝店應當予以退貨。
女兒隨母改嫁后,能否繼承生父遺產
○劉萍
[案例]八歲時,小云隨母改嫁,與繼父一起生活。因小云生父也很快再婚,并生了兩個子女,與小云也就一直沒有聯系。小云16歲時,生父因車禍去世,沒有留下遺囑,留下的遺產有幾十萬存款、一幢樓房以及一些生活用品。小云找到繼母要求分得部分遺產,可被繼母一口拒絕,理由是小云和生父早就脫離了關系,沒有來往,也沒有對生父盡過義務,根本就無權繼承。請問,小云繼母的說法有道理嗎,小云能否繼承生父的一部分遺產?
[說法]小云繼母的說法并不正確。我國《婚姻法》第24條規定:父母和子女有相互繼承遺產的權利。第36條規定:父母與子女間的關系,不因父母離婚而消除。離婚后,子女無論由父或母直接撫養,仍是父母雙方的子女。所以,小云雖然從小隨母改嫁,和生父長期沒有來往,但從法律關系上看,他們的父女關系并未因此而消除,雙方之間的權利義務關系仍然存在,相互仍有繼承遺產的權利。另外,關于小云繼母提到的盡義務的問題,我國《繼承法》第13條第4款規定:有扶養能力和有扶養條件的繼承人,不盡扶養義務的,分配遺產時,應當不分或者少分。小云生父死亡時,小云尚未成年,并無撫養能力和扶養條件,要求小云對生父履行生養死葬義務是不現實的,故不能因此而否定小云繼承生父遺產的權利。根據同法第一款的規定,小云依法應作為第一順序繼承人,與她的繼母、繼妹、繼弟對小云生父的遺產平均分割。小云可據此再與她的繼母協商,協商不成,可向法院提起訴訟,維護其合法權益。
父母離婚后可否要求一次性支付費用
○熊銘貴
[案例]陳某今年就讀高二,父母于去年離婚,陳某由父親撫養。今年年初,陳某與父親發生爭執。陳父生氣之余,認為陳某已年滿18歲,應該自食其力,便不再支付陳某的生活、學習費用。陳某無奈之下將父親告上法庭,要求父親支付其學習、生活費用。考慮到自己還將讀大學,甚至讀研究生,陳某要求父親一次性支付其整個讀書期間的費用共計15萬元。
[說法]首先,陳父認為的孩子滿了18歲就沒有撫養義務的想法是錯誤的。一般情況下,撫育費的給付期限是子女滿18歲為止。但是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處理子女撫養問題的若干具體意見》第12條的規定,已成年子女如果尚在校就讀,父母又有給付能力的,父親仍應負擔必要的撫育費。因此,陳某雖已成年,但他還在中學就讀,還沒有收入來源,這時陳父仍然有撫養的義務,還應繼續支付陳某的學習、生活費用。其次,陳某要求父親一次性支付其未來幾年(包括讀大學、研究生期間)的學習、教育費用沒有法律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處理子女撫養問題的若干具體意見》第8條規定:“撫育費應定期給付,有條件的可一次性給付。”也就是說,我國并沒有一次性給付撫育費的強制性規定。而且,陳某未來幾年讀高中以及讀大學、研究生期間所產生的費用是不確定的,陳某要求父親一次性支付其整個讀書期間的費用不夠現實。
最后,法院判決陳父每月支付陳某生活費300元,并按實際發生數額承擔陳某中學畢業前的學雜費用。對陳某要求父親支付的讀大學及研究生期間的生活、學習費用的要求予以駁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