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年我參加高考,臨考前一天晚上,父親跟我講了這么一個故事。
在一戶尋常人家里,生活雖談不上寬裕,但一家三口日子過得還是其樂融融,相當溫馨和睦。父親是農民出身,只讀過三四年書,沒什么文化。而兒子非常懂事,打小學習成績就不錯,在班上名列前茅。
再過幾個星期,兒子就要參加市里統一的考試,升入高中。父親知道兒子心中一定很緊張,可自己文化水平有限,實在是幫不上忙。
每天晚上,當兒子坐在書桌前認真復習的時候,父親也會悄悄地拿張凳子,端坐在離兒子稍遠的地方,借著微弱的燈光,寫寫畫畫,直到半夜時分,兒子結束復習為止。
如此日復一日,終于,兒子順利地完成了考試。一天,母親不解地問父親:“你又沒啥文化,每天晚上都在那兒寫些什么呀?”
父親沉默了片刻,喃喃說道:“寫什么并不重要,我是想借這種方式,默默地鼓勵兒子,讓他知道,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難,都會有親人在身旁永遠支持他,沒什么好慌張的!”
故事講完了,后來,我才知道,原來故事當中的那位兒子,就是站在身邊給我講故事的父親。
心靈的溝通可以撫慰人,行為的傳遞可以感染人,話語的交流可以鼓舞人。父對子的愛,亦可以用上述任何一種方式來表達,同為人父的你,今天,做了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