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曾經有幸探訪過的眾多名城,都如杯杯美酒一樣讓我陶醉的話,那么彈丸之地“三國角”則像一盞淡茶,在淺嘗輕酌之后,教我知其醇香,教我回味無窮,更教我悟出浪漫總在細微處的道理。
三國角,顧名思義,就是三國交界的角落。三個國家分別為瑞士、法國、德國。萊茵河徜徜徉徉從這里穿過,河邊挺立著一座高20米的火箭型界碑,碑西隸屬法國,德國占據碑東,而瑞士就坐鎮碑南。界碑下部的三個翼上,分別繪有三國的國旗圖案。這座銀色的界碑是三國交界的象征,又被譽為歐洲三種文化的分界線。在這里你可以自由地暢想三個國家的風土人情,想得興趣盎然時你或搭乘游船,或沿河徐行,或索性跳入水中嬉游一番……呵呵,只需三分鐘你就可以游歷三國,這可是多少人一生一世都求之不得的事,也是多少人慕名而來的誘惑。
而我,因曾在“三國角”緊鄰的德國小城魏爾小住,頗有幾分近水樓臺的親近和得意。
對于一些城市的印象,很多時候我們都會經歷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三國角對我也是一樣:未見之前是一種由衷的向往,初次見面時,卻有些許的失望。八個小時的車程,抵達時我已是渾身掛滿了疲憊,來日方長的意念更讓我不曾用心去看身邊的景致。只有一條主街的小城讓急于采購的我感覺過于簡陋,大大地生起一份落難民間的失措。周末的傍晚正是人流涌動的高峰期,“三國角”在重重包圍之中也難窺其質。陰沉的天色使萊茵河的魅力大減,灰蒙蒙中平添了三成壓抑,七成冷漠。黯然中怯怯地以為自己是客來不素,想象與現實的距離陡然拉開了。三國角:你的魅力隱藏起來了嗎?怎么說呢?那滋味正如匆匆咽下第一道的茶,生疏而苦澀。
安頓以后,心靜下來了,小鎮的韻味逐漸清晰起來。囿于懷舊的心態,這里山村般的風景在我的眼里還算精致。老街寧靜而從容,古居安詳又優雅。特別是坐在萊茵河邊那個餐樓上的玻璃窗前,目光在三個國家的建筑叢中來回逡巡,隨著不同國度人群的腳步起落,感受著歐洲國家異曲同工的文化底蘊。杯中的茶已過二道,漸漸地品出一絲絲芬芳馥郁來。
最喜歡的還是讓萊茵河活潑生動起來的那些悠閑的“居民”們:白天鵝無與倫比地傲氣,像是一群公主;頭部或藍或紅的野鴨更像是公主的侍女,圍繞在天鵝身邊,就連尋食時也不肯越雷池半步;那些在空中翱翔的水鳥無疑就是衛士了,銳利的目光、矯健的姿態,讓人在衷情之中未免又添了絲絲警意。河邊的垂柳和堤岸上探過來的花枝,在陽光的掩映下,讓這一片水域的美變得不可想象。所以在和煦的日子里,在這里逗喂一眾水族,成了三國角居民的一大樂趣,而這一場面也構成三國角一道獨特的景觀。三國角的氣候可是蠻有個性的,一直不清楚是不是特殊的地理位置的原因。這里要么是陽光明媚,要么就是雨雪霏霏。河邊嬉戲留影自然是要陽光明媚的,若是要漫步細品這壺茶的個中真味,那么還是雨雪霏霏時更有情調。正所謂:“細雨濕衣看不見,閑花落地聽有聲。”惟有心境雅然。
當帶著濃重的青草味道的河風吹拂著你的發鬢衣梢,仰看天色,云煙飄然過往;俯視水容,禽鵝安詳來去。沿河人家的燈燭似乎從來沒有熄滅過,在窗口一貫溫暖且善解人意地洋溢著。照亮了水景的同時,也投影入水,化為景中一景。不必擔心你會迷醉,清脆的雨聲會適時地把你喚醒。煙雨朦朧中,看駁岸青青、攜楊柳依依,端地是一幅古鎮寫意水彩畫!讓人不經意地就想起了“家家面水,戶戶枕河”的江南。古樸端麗、不造不作。不撐油傘,不披蓑衣,濕漉漉地融入那畫意中。踩著濕漉漉的青石路面,守著清寂寂的銀灰河港,樓臺上悠閑的老人,屋頂處裊裊的炊煙,現實和夢境不謀而合,期待和感覺殊途同歸。一切都是那么默契,那么親切,仿佛這個古鎮、這場新雨與我相約已經許久,在此等待再次踐約。
這三道之茶的醇厚綿香,毋庸贅述,想必你也品出來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