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臨好萊塢的強盛不衰,我們似乎陷入一個非常尷尬的文化處境。一方面好萊塢電影繼續在全球攻城略地,鯨吞各國的電影票房;一方面我們從內心里不愿意接受或者說承認它的過人之處。反映在創作者及學界的心態上,那就是一種普遍的藐視和不屑為之。極端者要么一心鉆營所謂的“藝術”“先鋒”去了,要么則心有不甘地叫嚷:給我多少多少美金,我能拍出比好萊塢大片還大片的電影來。而頗具反諷意味的是,近年來我國電影不僅在藝術上存在著表現平平的狀況,而且連大導演轉型制作的武俠巨片也是“畫虎不成反類犬”。
電影界部分人士對待好萊塢的這種現狀,很容易讓人想到鴕鳥。
從這個角度而言,周黎明的新著《好萊塢啟示錄》有著拓荒的意義。
周黎明早在80年代中期就留學美國,獲MBA后先后在加州多家媒體擔任記者、編輯和主管,這使得他有機會長期深入地與好萊塢保持緊密聯系。作為影評人,他最初也是以評論美國電影著稱,那些單純意義上的影評文章已經結集為《好萊塢名片透視》、《好萊塢現場報道》等著作。近年來他逐漸轉向另一種文體寫作,即轉入對好萊塢電影運作內幕的剖析,這一類文章他結集為《好萊塢啟示錄》。
千萬不要誤會本書是對好萊塢的盲目追捧;它是周黎明近20年來對好萊塢實地考察和報道的結晶。因為長年新聞生涯的專業素養,周黎明有意識地擯棄了那種主觀的小資式的個人情緒抒發,而是盡量以公正、客觀、理性的態度和簡約凝練的文字來向讀者描述好萊塢。除此,他幾乎在每一章節都融入了對中國電影與世界電影的對比、參照,其中有褒有貶,有得有失,不乏真知灼見和深刻之處,歸根結底凝聚著周黎明對電影尤其是中國電影的熱愛和對其命運的憂思。所以準確地說,本書的內核是結合中國電影現狀及全球電影格局對好萊塢電影所作的集中反思和比較探討,而論述中所流露出的作者知識之廣博(經濟學、電影學、心理學、社會學等多學科糅合),觀影之豐富(論及中國、美國、歐洲等地影片不計其數),觀點構架之系統獨到,均令人贊服。 一般影迷和讀者也大可放心,周黎明的文章恰如其人,溫和、幽默、睿智,有一種天然的親近性。周黎明曾說,雖然接受了正統的學位教育,但并不喜歡以那種學術論文的形式來寫作。他的文章往往用了娓娓道來的口吻,以輕松活潑的語句來行文,即使難免要提及一些數字和經濟學用語,但他總能信手拈來俏皮精準的比喻,在別人也許是枯燥抽象的表述,他卻可以生動曉暢深入淺出地講道理。
本書還引用了大量第一手的案例、最新統計資料,書末并附錄了好萊塢各制作和發行公司、美國主要電影檔案館和博物館、西方主要電影節和交易會、好萊塢行話黑話、參考書目等,是一本既生動有趣、有很強的可讀性,又頗具思想深度、文獻價值與學術價值的好書。此書已由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正式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