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那一份雍容與大度,那一份古典寧靜的修養,怕是難以完成這樣一座寶庫。

今天的南池子與以前是大不一樣了,幽靜整潔的院落不僅找回了昔日的從容和風味,更平添了一層雅致和大度。那敞敞亮亮的街道,方方正正的院落布局,高低適度錯落有致的小樓,還有那銀杏、刺槐、西府海棠、石凳、鎮石,結合得都恰到好處。絲毫也不墜了往日作為明清禁城的皇家離宮東苑,仍然可謂“小南城”。
從南池子的牌樓往北不到百米,看見了一個闊氣的青磚大宅,朱門上掛著一塊匾,見是“天地一家”,心下不禁慨喟,好大的口氣!除此四字沒有別的,如果沒有友人事先的指點,很難猜測這是一家飯館。推門進去,迎面的墻上是一個古舊的石雕——火麒麟,想來又是什么希奇古物了。
四合院里的餐廳竟然有兩層,原來是南池子改造時新修的宅院。轉過傳統的玄關,心中一懔,見一層大廳正中央由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神獸漢白玉石柱鎮守,著實氣勢恢弘、器宇軒昂。中間是個舞臺,用流動的水渠圍成,鯉魚在渠里游來蕩去,也算自得其樂。
此間另有妙處的是每個包房都有風景可觀,或翠竹小院或假山噴泉或月窗青瓦。甚至于在二樓的露臺上可以直接撫摸作為皇室檔案庫的皇史宬,古老、高聳的紅墻黃瓦建筑群。透過玻璃窗,看著外面層巒疊嶂似的歇山屋頂,恍然時空錯倒,仿佛置身在深閨大院之中。
環顧四周,發現主人和設計師用心確是頗多,處處可見功力。沒有那一份雍容與大度,那一份古典寧靜的修養,怕是難以完成這樣一座寶庫。耳聽絲竹管弦琴瑟古箏,如行云流水,余音繞梁。只見墻上的字都是張旭、懷素諸家的狂草碑帖,筆走龍蛇,再看墻上的畫也是牧馬圖、游騎圖、搗練圖,難得都是名家臨摹的手筆。鑲嵌在墻上的古樸石雕也是“昭陵六駿”。桌椅器物都是明式的,線條簡單優雅高貴。在房間角落和大廳四周擺放著的各式陶俑,隨處可見的古董櫥柜和瓷器,想來也不是一般的劣品。這里倒更像是個古典博物館,卻不是飯館。

環境古樸典雅,景致秀麗怡人,器物彌多珍貴,終究不能下飯。菜式卻匯聚今古,大江南北,從御府到潮粵,從天府到江淮,從湘鄂到齊魯,古典文化與時尚潮流相和相諧相融。嘿嘿,據說主理的大師傅就有40多位,各有來歷,掌管各個菜系。像幾乎快要失傳的三不粘、滿漢全席中的佛手酥、潮粵一派的大漠風沙雞、宮廷小點豌豆黃云豆卷酥,皆各有大廚掌其事。
昔日王榭堂前燕,飛如尋常百姓家。正所謂“執相迷真,對面千里。虛心體物,天地一家。”
想多了,吃飯要緊。
(編輯:李木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