軟約束的概念最早由經濟學家科爾奈在《短缺經濟學》一書中提出,當時科爾奈用這一概念指稱這種現象:在社會主義經濟體制中,即使企業出現了長期虧損,也不會破產,而是由國家繼續給予各種補貼以維持企業的生存。在我國的計劃經濟時期,政府對國有企業的支持主要通過預算內的增撥企業流動資金和傳統的財政供給型資金體系,但這一方式造成了大量的浪費與不經濟行為。為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率,1983年政府出臺了“撥改貸”政策。但企業的自我積累機制尚未形成,同時由于融資渠道的缺乏,使國有企業的經營極度依賴于銀行信貸,并呈現出明顯的軟約束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