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聯系在市場的作用下大大加強
廣東省是中國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在過去20多年的歷史中率先改革、率先發展,市場經濟程度高,經濟總量在中國處于領先地位。由于廣東的發展,以及它擁有南中國沿海中心的區位優勢,中國大量人口和“打工族”源源不斷地流向珠三角地區。廣東的外來人口和打工人員絕大部分來自湖南、廣西、江西、云南、貴州、四川、海南、福建、湖北、重慶等大華南、大西南和華中。華東南部,外來人口和打工人員及其親屬、朋友的雙向流動,形成了一個以“大珠三角”為中心的“泛珠三角”人流圈。同時,由于香港的國際航運中心、國際金融中心、國際物流中心的功能,加上珠三角成為中國對外開放的通道,湖南、廣西、江西、云南、貴州、四川、海南、福建、湖北、重慶等大華南,大西南和華中及華東南部的進出口貨物主要經過香港和珠三角進出口,又形成了一個以大珠三角為主要進出口通道的泛珠三角國際物流圈。在這個過程中,以香港服務業、珠三角制造業為主的“前店后廠”式的大珠三角世界級經濟中心的框架和功能已初步完成,呈現出對其腹地——大華南、大西南、華中及華東南部和東南亞地區的強大的經濟輻射力和聚集力,初步形成了“泛珠三角”的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和商流圈。據不完全統計,“九五”以來,僅廣東與8省(區)之間簽訂的經濟技術合作協議金額累計達6000多億元,合作項目超過10000個,廣東方投資2000多億元。
泛珠三角區域經濟整合將可能取得的成果
泛珠三角區域經濟整合的進展,將可能取得如下成果:首先,在大珠三角和泛珠三角其他地區之間形成緊密的腹地關系,并為整個區域在全球和國內經濟分工中形成新的定位。中國入世后,以廣東、香港、澳門三個支點構成的大珠三角經濟圈正在加速形成,三地經濟融合、合作升級的步伐正在全面加速。2003年8月5日舉行的第六次粵港聯席會議,達成了粵港兩地經濟合作和發展重新定位的共識,廣東將致力發展成為制造業基地,香港則是服務業中心。粵港合作重新定位的目標是,爭取通過10至20年時間,把大珠三角地區建設成為全球經濟中最富活力的地區之一。但是,面對不斷崛起的長三角的競爭,珠三角的后勁問題、特別是腹地問題日益引起人們的關注。長三角以上海為經濟中心,以滬寧杭為主體、包括15個城市,面積99610平方公里,而且人們在談論長三角時還有一個更大范圍的概念,即包括江蘇、浙江和上海兩省一市的全部,共28個市,面積達21.3萬平方公里。為了保持大珠三角地區的快速發展,就必須改變現狀,擴大經濟腹地,建立區域經濟合作體系,泛珠三角區域經濟合作正是一個從認知到基建,再到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和商務流的區域合作促進機制。而從長遠看,CEPA和“10+1”東盟自由貿易區的簽訂更給“泛珠三角”的概念出臺提供了政策上的“想像力”,它將有效奠定泛珠三角地區在中國經濟融入世界后的定位。
因此,從經濟合作程度、自然地理位置和交通等條件綜合分析,我們可以勾畫出若干年后泛珠三角經濟圈的基本框架:一個經濟核心區(包括兩個核心城市)及兩個緊密和半緊密的經濟圈。香港和廣州是泛珠三角經濟圈的核心城市,廣東及其周邊的廣西、海南、湖南、江西、福建將構成“泛珠三角”的緊密層經濟圈。云南、貴州、四川以至東盟國將形成“泛珠三角”的半緊密層經濟圈。筆者認為,泛珠三角經濟協作區能在客觀上形成各具特色、各具優勢的不同發展層次。香港特別行政區是高度國際化的城市,是國際性的金融、物流、信息和旅游中心,在服務業方面具有明顯的優勢,它將是統領這一區域走向世界、參與國際競爭的龍頭。廣州是廣東省的中心,也是珠三角地區的經濟中心,香港和廣州將以核心城市的角色,引領泛珠三角區域經濟的發展。即兩個核心城市帶動珠三角的發展,珠三角再帶動泛珠三角的緊密層經濟圈的發展,進而推進至半緊密層經濟圈。
“泛珠三角”的兩個核心城市
作為“泛珠三角”兩個核心城市之一的香港,是一個高度國際化和市場化的國際大都市,服務業占香港GDP的86.5%,是香港的最重要的比較優勢,特別在金融、物流、咨詢服務、旅游等行業。香港的優勢與泛珠三角經濟圈各省區有互補性,它具備引領“泛珠三角”與國際接軌,邁向參與國際競爭的能力。粵港的合作,可以進一步推進兩地資源的更充分整合,提升合作水平,進而帶動整個泛珠三角地區的國際化。
值得一提的是“泛珠三角”中的另一個核心城市廣州,它不但在地理上是珠三角的幾何中心,作為廣東的省會城市,它也是廣東的經濟中心。相對于其它珠三角城市及附近省區,廣州的服務業、裝備工業、汽車工業、科研技術力量及人才儲備等等,都可以對周圍地區產生輻射作用。特別是近年來廣州的工業重型化趨勢明顯(例如,在汽車工業方面,本田、日產等已相繼投產并擴產,豐田也稍后落戶南沙開發區,廣州聚集了國際最有競爭力的日本汽車系三巨頭,在中國汽車市場上,廣州的汽車將有力挑戰上海、武漢和長春的地位),這將輻射至周邊地區。應該說,從整個泛珠三角來看,廣州這個核心城市的定位有其二重性,一方面,它是“泛珠三角”的服務業中心,即增值中心;另一方面它又是汽車、石化、造船等重工業產業鏈的核心,它將帶動整個華南地區重工業及相關產業的發展,也將進一步為輕工業提供保證和促進作用。從人員、資金.貨物、商務的往來上,廣州與“泛珠三角”其他地區的聯系,要比香港更為順暢。在這個過程中,香港如果不參加地區經濟體系,就會被邊緣化。反之,如果積極參加到地區經濟體系中,香港就可以充分發揮自己的經濟優勢,正如香港前任行政長官董建華指出的,香港可以透過這個經濟合作架構,大大拓寬經濟腹地、商品市場、中介服務市場和內地原材料、半成品對香港供應,成為內地走向世界的金融中心、貿易中心和物流增值中心。因此,從泛珠三角的國際化看,廣州將與香港密切配合和互動、甚至競爭,共同帶領整個區域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