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好”習慣應改一改
每位老人都有適合自己的生活習慣,但是這些習慣是否科學合理呢?
老年人因功能性消化不良,容易導致胃飽脹感,尤其是晚上,消化功能較白天差,更容易出現胃部不適。因此,為了“好消化”,很多老年人喜歡晚上喝湯或稀粥。其實,這種做法并不十分妥善。晚餐過多食用湯、稀粥會沖淡幫助消化的胃酶濃度,反而造成消化不良。晚上有喝粥習慣的老年人,最好喝稠一些的,且不要多喝。
有的老人怕夜起影響睡眠,晚上不喝水,即便是口渴也盡量不喝水。實際上睡前喝水是為防止夜間口渴,如睡前已覺得口渴,說明身體處于缺水狀況,如果仍然控制飲水將導致不良后果。因此,老年人最好在床前常備一杯水,感覺口渴需馬上補水。
另外,夜間口渴喝水也要考慮疾病的可能。如男性前列腺肥大、女性排泄障礙等都會使喝下的水難以正常吸收,導致頻繁排泄。此時,夜間喝水應該少量多飲,讓身體慢慢吸收水分。
“體虛補人參”的說法一直被很多人提倡,特別是在人參產品的廣告中,經常強調為老年人多補一補。人參可以補元氣、強身健體,但要分清藥理、藥性,因人而異。比如,美國產的花旗參益氣養陰,藥性偏涼,故脾胃虛寒、手腳涼、怕冷的人服用,癥狀反而加重,療效相反。吉林參和野山參,藥性溫熱,陰虛體質的老人即使少量服用也會上火。因此服用人參前,最好先咨詢一下醫生。
(王國乾,中醫醫師)
“時髦”穿著多半不利健康
要美麗也要健康,如今流行美麗的穿著卻并不見得健康,著裝得當,可使女性更漂亮、更健康;如果著裝不當,就有可能受到傷害甚至引起疾病。通過調查我總結出6種“殺人”女裝名單。
1、又緊又窄的胸罩。女性如果每天長時間地穿著又緊又窄的胸罩,會影響乳房及其周圍的血液循環,使有毒物質滯留在乳房組織內,增加患乳癌的可能。
2、長時間穿高跟鞋。尤其是當女性長時間地穿著高跟鞋走較遠路程時,會引發腳部疾病。發育期少女穿高跟鞋還會影響正常發育與身高增長。
3、太小太緊的內褲。如今窄窄的“丁”字形內褲受到很多時尚女性的喜愛。丁字褲與普通三角內褲相比穿著者會有“更緊繃”的感覺。也正是這種“緊繃”可能會影響穿著者的健康。丁字褲勒在身上的橡皮筋、彈力纖維會影響到血液循環,并使局部肌肉因為不透氣、汗漬而發炎。另一方面,與丁字褲接觸的皮膚都非常嬌嫩,長時間與褲子邊緣摩擦,很容易引起局部皮膚充血、紅腫、破損、潰瘍、感染,穿著者會有癢痛等不適感。為了有貼身效果,丁字褲一般都是由透氣性較差的化纖材料制成,可能引起一些皮膚過敏者發病,還會引發陰道炎、外陰炎等病,并且容易復發。
在此建議年輕女性最好不要長期穿丁字褲,如果白天穿,晚上回家后應換上棉質寬松的內褲讓局部得到休息;穿丁字褲時最好穿寬松一些的外褲,不要穿同樣緊繃的牛仔褲;每天要更換,以減少發炎的機會;局部有病癥、月經期以及月經前兩周的排卵期都不要穿。
4、連體緊身內衣。很多胸部、胃部、小腹突出的女性喜歡穿著緊身內衣,這種衣服長時間穿在身上會出現心口灼熱、心跳加快、頭暈、氣短等不適現象,甚至會出現心口疼痛。
5、迷你裙。如果穿迷你裙時間太久,會使腿和腳部形成脂肪團。因為這是暴露在冷空氣中的身體部位所作出的生理反應,肌肉為避免凍傷而自然生成了一個個脂肪保護團。
6、尼龍絲襪。長時間穿著會引起皮膚過敏,尤其是得過花粉過敏病和枯草病以及對顏料過敏的女性。這些女性還必須遠離由羊毛、馬海毛制成的服裝。
(楊曉柳,保健專家)
“山珍海味”價高值不高
人們歷來把“山珍海味”視為美食,并把“山珍海味”分為八珍。八珍,是飲食業對八種珍貴的烹飪原料及其制成食品的稱謂,最早在周代,就有“珍用八物”的說法。明清以后,海味逐漸列入佳肴,出現了海八珍和山八珍。現代,人們又將山珍海味的珍貴原料分為上、中、下八珍。上八珍為:貍唇、燕窩、駝峰、熊掌、鹿筋、猴頭、豹胎、哈土蟆;中八珍:魚翅、果子貍、大烏參、廣肚、鱉裙、魚唇、鰣魚;下八珍:川竹蘇、銀耳、冬菇、猴頭菇、干貝、魚骨、魚腸、烏魚蛋。此外,如魚皮、鮑魚、飛龍魚等也屬于名貴的山珍海味。
“山珍海味”就是高營養嗎?其實,“山珍海味”無論其氨基酸含量構成比例,還是維生素、無機鹽或微量元素等,都沒有什么特別高的營養價值。例如燕窩,它是金絲燕利用苔蘚、海藻和柔軟植物的纖維混合體內唾液膠結而成,其糖類含量30.55%,不如同等數量的谷類,其蛋白質含量49.45%,不如同等數量的蟹肉,其脂肪含量0.3%,也不如同等數量的肉類、大豆等,其礦物質含量比不上牛奶。總之,沒有任何科學數據可證明“山珍海味”營養高。“山珍海味”在加工干制過程中,一般多經晾曬、焙干、脫水或腌制等工序,其間營養成分又不斷遭到破壞。因此,盲目追求“山珍海味”真是價高值不高。
(張曉英,食療專家)
抗生素當“飯”吃的惡果
一個年輕人,因為顧慮單位食堂不干凈,每次飯后都習慣嚼上兩粒抗生素,以致餐餐不止、頓頓不息,最終“吃”出一身耐藥菌,一命嗚呼。與此公一同被列入央視反面教材的還有一群無辜的孩子:由于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我國7歲以下的永久性耳聾患兒已經超過了30萬。
藥本是用來救命的,可緊要關頭,它卻把人給“吃”了。這個玩笑夠“駭人”的!
就那位年輕人的事例,我身邊幾個同事的調侃口吻幾乎一致:真是個極品。然而反照自己,卻沒幾個人會輕松到底:我能躲過抗生素的濫用嗎?
曾幾何時,自己也被動地做過一回“哈藥族”,每年假期結束,老媽總是會給我包上幾盒這個“孢”那個“素”的,臨走還囑咐“萬一不舒服記得吃”。我到學校啥都忘了,遇到感冒發燒的,就跟著同宿舍的幾個哥們一起“體抗”,至于那些價格不菲的抗生素,不是“藏”得發了霉就是出了水,為此沒少挨家里罵。現在回想不由暗暗慶幸。
乍一瞧挺熟悉,一問啥都不懂。我對于抗生素的這種感覺多少帶點普遍性。如今,城市九成以上的家庭常備抗生素,有其中一半不知道抗生素怎么用。“醫生說的,抗生素是萬能藥,而且越貴效果越好。”除了意識模糊之外,市民更多的是無奈:“大多數抗生素數天療程動輒好幾百元,一個月工資才多少,豈能浪費?”
面對調查報告,專家、醫生們紛紛譴責藥品濫用、披露利益黑幕,言辭之正毋庸置疑。我卻有小小疑問,這么多的抗生素藥,究竟是誰開的?
抗生素會吃聾耳朵,也能吃丟性命。而在此之前,甚至到現在,還有多少人拿抗生素當“寶”,仍不得而知。如此想著、寫著,我第一次有了一種“無以落筆”的心寒:到什么時候,老百姓才不再被忽悠?
于是,智者說:多喝水、少生病。
(周奉超)
有文明才有健康
我在檢察機關從事出庭公訴工作,幾乎天天與犯罪嫌疑人打交道。時間長了,在掩卷沉思中,我悟出了這么個道理,健康與文明是密切相關的,不文明行為有損健康。
你看啊,有的人為雞毛蒜皮的小事張口就罵人,動手就打人,不文明吧。罵“順”嘴了,打“順”手了,接下來再碰到不“順心”的事兒,此人就可能怒從心頭起,惡向膽邊生地行兇傷人或殺人了。于是乎,行為人便觸犯了法律,或押進大獄服刑,或押上刑場。如此一來,健康呀,長壽呀,也就不存在了。
說到這里,我得通過具體案件來說明了。有個叫二狗的小伙子,犯故意傷害罪致他人死亡,發案時剛滿20歲。其實,案情極為簡單:他在市內的大街上逆向行車,“咣”的一聲,撞了一位正常騎車的小青年。按說,錯在二狗,他應該向對方賠禮道歉才是。可他偏不,因為罵人罵慣了,有了“慣性”了,于是開口便罵,對方和他講理,他理屈詞窮,干脆動手打吧。對方一還手,打了他一拳(應該算正當防衛),二狗覺得被打疼了,吃了虧,于是兇相畢露。他掏出尖刀,狠狠地向對方捅了過去,致其肝臟破裂而死亡。開庭審判前,我到看守所去提審他,他說,人的生命咋這樣脆弱……一刀捅死了他,我也恐怕要過河了吧(刑場在汾河的西山下,處決死刑犯都要過汾河上的迎澤大橋,死刑犯們便稱處決為“過河”)。3個月后,二審終結,他還真耷拉著腦袋“過河”了。
古人云,仁者康,善者壽。按現在的話說,仁者、善者不就是講文明、講禮貌之人嗎?文明待人,文明處事,心胸坦蕩,不想和不做對不起他人和有損于他人的事情,吃飯香,睡覺香,甚至做夢都處在山清水秀風光好,鳥語花香景色新的美好意境中,能不身心俱健嗎?
所以我認為,欲求健康,講究文明。文明促健康,健康賴文明,兩者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檢察官 山西陳祥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