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澳門這樣一座中西文化結合的城市來說,文化是一種極為重要,無可替代的“軟實力”。隨著回歸后澳門的全面進步,特區政府看到,“隨著澳門走上復興之路,人文建設的重要價值,更加日益突顯”。因此澳門的文化建設應得到更多重視。把握文化發展機遇,要求強化對澳門文化品格和質地的深入認識。在文化布局上要做到多樣性和有序性的和諧發展,在文化構成上要做到硬件和軟件的和諧發展。這就是澳門特區政府對澳門文化如何更好地持續發展的新理念。
澳門現在正處于自開埠以來一個最好的歷史發展機遇期。回歸幾年來,無論是政府還是民間,都在緊鑼密鼓地召開各種文化工作會議,展開較大規模的文化調研和座談研討,廣泛聽取和吸納文化界人士的意見,為城市文化進一步的發展造勢。同時,社會有識之士也高瞻遠矚,提出了一系列切實可行、理論與實踐性并重的文化構想,而特區政府對澳門文化的發展也正在加大力度。可以預見,澳門城市文化發展的新一輪大潮汛正在到來。
機遇來了就要善于把握
應該說,任何社會的發展都是歷史的機遇,是可遇而不可求的。而今天正是澳門城市文化發展的最好機遇。首先,澳門回歸以來經濟持續增長,大大地提升了澳門城市的綜合實力。其次是申遺成功,“澳門歷史城區”成為世界文化遺產,澳門成為世界性的文化城市,其地位和影響正在擴大。特別是通過珠三角以及海內外的區域合作,通過承辦一系列重要國際會議、活動和賽事,在海內外的輻射力和影響力不斷強化,向外傳遞了澳門文化的魅力。第三是“東亞運”契機。去年10月底東亞運動會在澳門舉辦,是全國和澳門人的共同光榮和驕傲。數以萬計紛至沓而來的各國各地區觀光游覽者,飽覽澳門中西文化濃墨重彩的特色。最后是國家領導對澳門文化發展的大力支持。
這些機遇。是各種積極要素有機結合提供的發展空間。機遇來了就要善于把握。為把握文化發展機遇,要求澳門全社會就文化的功能、地位、意義達成戰略上的共識。澳門歷史和今天最大的特點,是其生活居住在這里的人群極為豐富的類型和層次。而通過文化浸潤,可以增強人們對澳門城市的認同與親和感,從而使不同宗教、不同文化、不同國籍的人們和諧和睦地相處。通過文化欣賞,可以激發市民的想象力、創造力,將文化和藝術的想象轉化為經濟生產和日常生活的創造力,從而增強城市生生不息的生命活力。
增加城市的文化品味
澳門文化的顯著特征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兼容并存。正是由于這種特征,使澳門成為中西文化交流的大碼頭,成為近現代文化巨匠們的藏龍臥虎之地。不難看到,澳門即將形成從古典主義到現代主義的一個寬泛的文化譜系。回歸幾年來,澳門舉辦過不少國寶展、各種美術展等,增加了城市文化積累和文化品味。
文化是社會和諧發展的重要部分,其本身也需要協調和諧的發展。這就需要有豐富多樣的類型和層次上的文化品種來滿足各種人群的精神需求,也需要既有彼此競爭又有彼此兼容的格局,形成一種澳門文化獨有的合而不同、生動活潑的文化局面。
顯然,澳門回歸后文化建設有了長足發展,但文化原創動力明顯不足,其中關鍵原因是人才已成為制約發展的瓶頸。澳門還需要在文化上的領軍人才和寬泛的通才的和諧發展。
我們高興地看到,澳門回歸后無論是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與回歸前都有明顯的差別,特區政府的文化建設正在歷史積淀的基礎上不斷深化,各項有利于文化發展的配套措施相繼出臺。只要我們克服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態,實事求是,著眼于長遠建設和發展,澳門文化終能創造出新的光榮與夢想,創造出與這座城市相匹配的新的文化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