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南宋詩人王阮有《義豐集》傳世。他的詩歌的內容十分豐富,從題材角度看,主要有政治詩、愛國詩、覽勝懷古詩、山水紀游詩、詠物詩、唱和詩、憫農詩等,這些詩歌包含著王阮憂國憂民、勤政愛民及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無限熱愛之情。
關鍵詞:王阮 詩歌 題材 思想
王阮(1140-1208),字南卿,一名元隆,號義豐,江州德安(今江西九江德安縣)人,南宋文學家。王阮系將門之后,曾祖王韶、祖王厚系北宋開熙河、辟湟鄯的名將功臣,在神宗、徽宗兩朝顯赫一時。在登孝宗隆興元年(1163)進士第后,王阮累官南康都昌主簿、永州(今湖南零陵)教授、新昌(今江西宜豐)令、昌國(今浙江定海)令、濠州(今安徽鳳陽)守、撫州(今江西臨川)守,晚年歸隱廬山。其詩文創作頗豐,有《義豐集》傳世。今可見《義豐集》均為詩作,有宋淳祐三年王旦刻《義豐文集》(藏北京圖書館)和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8226;別集類》《義豐集》兩種版本。《全宋詩》以王旦刻本為底本,輯得集外詩一首,存詩共二百零五首。
王阮詩歌內容十分豐富,為便于敘述,本文擬以題材分類為綱,在各類題材作品的分析中,剖析王阮詩歌的思想內容。
王阮詩歌的題材內容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政治詩
王阮自隆興元年(1163)登進士第后,主要精力放在政務上,盡管也有游學及從朱熹在白鹿洞書院講學的經歷。王阮歷任都政績卓著,如昌國任上,興學校、修橋梁,深得人民愛戴;在濠州任上,“請復曹瑋方田,修種世衡射法,日講守備,與邊民親訪北境事宜。終阮在濠,金不敢南侵”①,積極備戰,保衛了邊境的安寧。對政治的關注與思考而寫成的政治詩,展示的是王阮勤政愛民的思想。代表作主要有:《新昌書座右屏》《代胡倉進圣德惠民詩》《上九江唐舍人》等。如《新昌書座右屏》:
私罪不可有,公罪不可無。退作陶淵明,進學何易于。便愿列循吏,寧甘為鄙夫。禍福置不問,吾民其少蘇。
——《全宋詩#8226;王阮詩》②
這首詩為自己立下了為官的準則與宗旨,那就是不謀私利、一心為民,置個人“禍福”于度外。王阮在同時的作品《題靖節先生祠》的序中說:“晚得一邑,親見群兒挾權規利,難與為仁。”③可見他初任新昌,遇到了不少阻力,但沒有屈就,而是在嚴格要求自己的同時,整治風氣,為民造福。在同時的另一首《新昌留別》中說:“抗章懇白上官嗔”,“史務循良邦有賴,士雖貧賤氣宜伸”④。一方面,他認識到勤政為民既是自己的良心與責任,也是國家興旺、人民安定的保證;另一方面,從中我們也仿佛看到了一位為民做主、申訴不平的良吏對抗上級重斂,絲毫也不屈服的情形。
《代胡倉進圣德惠民詩》系作者乾道八年(1172)代胡仰所寫。時湖南州縣荒旱,詩人系救災隊伍中的重要一員,并以賑濟有功而減三年磨勘。《宋會要輯稿#8226;食貨五九之五二》:乾道八年“十一月六日詔:應材與轉一官,羅全略、王阮……減三年磨勘。以賑濟有勞,從湖南安撫使陳彌作、提舉湖南常平胡仰之奏也。”⑤故雖為代筆,實乃自己在救災過程中的真實見聞與感受。全詩一百韻兩百句,是一首長篇敘事詩。詩人在“奔忙馳似箭,來往轉如圜”的出巡奔忙中,了解到老百姓的困苦生活:
憶昨初行日,蕭然亦可憐。餓羸皆偃仆,疾疫更牽纏。詎止家徒壁,多遺屋數椽。葛根殫舊食,竹米繼新眂。略救朝昏急,終非肺腑便。聲音中改變,形質外羸孱。……狀貌已成鬼,帷驚有使褰。初聞爭欲走,稍定使來前。……置院收鰥寡,分場賑市廛。貸糧招復業,散種使耕田。寒給衾禂 暖,春頒藥劑煎。
——《全宋詩#8226;王阮詩》⑥
詩人對老百姓困苦生活的了解與同情浸透在每一個字中,從“初聞爭欲走”到“稍定使來前”,老百姓信賴了這位良吏。詩人也采取了切實有效的措施,從衣到食到藥賑濟百姓,貫徹了自己一心為民的從政主張與宗旨。
2.愛國詩
從某種意義上說,愛國詩是政治詩的一個方面。但在南宋這個特定的歷史時代,宋金長期對峙,且宋處于弱勢,中原故土與人民長期受金人蹂躪,愛國是這一時期文學的重大主題。王阮作為主戰派,在試禮部對策中,就主張定都建康(今南京),以圖進取,被范成大稱為“人杰”⑦。王阮的這一愛國主張從未改變,具體體現在他的愛國詩篇中。這類詩歌的代表作有:《次陸務觀韻寄王景文(時張丞相薨)》《宿淮南岸》等。如《次陸務觀韻寄王景文(時張丞相薨)》:
朔風搖楚水,國步益艱辛。往事忽成夢,逆胡何日臣。凡今天下士,皆屬座中人。尚被中原發,煩君與正巾。(四庫本作“北望中原地,縱橫淚灑巾”)
——《全宋詩#8226;王阮詩》⑧
題中“張丞相”指抗戰派將領張浚。王景文即與王阮齊名且志同道合的王質。王阮作為主戰派,對張浚十分崇敬,張浚薨意味著主戰派力量大為減弱,王阮必是為國心憂。詩中慨嘆國步益艱辛,北伐恢復中原的理想“成夢”。“凡今天下士,皆屬座中人”不正是“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疾呼嗎?詩人為國而憂的痛苦心情盡顯字里行間。
另一首《宿淮南岸》:
一昔淮南岸,兩旬揚子江。山川總極目,天地偶為邦。竟日師虞老,何年虜自降。知心除是月,夜夜照蓬窗。
——《全宋詩#8226;王阮詩》⑨
這是王阮知濠州時期的作品。詩人感嘆位于中原腹地的淮河而今成為國界,指出不積極抗金,“何年虜自降”呢?在金人鐵蹄之下的中原故土何日能收復呢?詩人痛苦的憂國心,只有照著不能入睡的詩人的明月知道!“何年虜自降”與上一首的“逆胡何日臣”均可見詩人頭腦的清醒與認識的深刻,也間接批評了統治者偏安一隅的投降政策。王阮知濠州期間,“日講守備”,用自己的行動積極抗金,正是這種信念的實踐。
3.覽勝懷古詩
王阮東任昌國,南任永州,北任濠州,中任新昌、撫州,幾乎行遍南宋的半壁江山,途經的名勝古跡亦不在少數。作為文人的王阮,每登臨古跡,總發而為詩。這類詩歌與紀游山水詩相類,然其覽勝懷古,抒發情懷,與純粹紀游山水詩似有區別,故單列一類。在這些詩中,覽勝題詠,懷古抒懷,常常將自己的政治主張和對先賢的景仰融于一體。代表作有:《北固山望揚州懷古》《禹廟》《登衡岳》(之一)等。如《登衡岳》(之一):
膻羊腥犬沸中原,五岳之中四岳昏。節義衡山獨不辱,萬年千載戴明恩。
——《全宋詩#8226;王阮詩》⑩
南宋半壁江山,五岳只有南岳衡山仍在版圖之內,詩人登上衡岳大發感慨,“五岳之中四岳昏”,著一“昏”字,愛國情懷盡顯,對統治者投降路線及不思進取恢復的偏安享樂思想作了嚴厲的批評,不是四岳自昏,而是統治者昏庸無能導致的結果!詩人以“節義”推崇衡岳,“獨不辱”是其愛國思想的表達。
在《禹廟》一詩中,“長教天下江河順,始慰胼胝手足心。”(11)高度贊頌大禹治水,造福于民的豐功偉績,這與他一心為民的為政觀是一致的,也是這種愛民思想的表達。
在《謝趙宰拜襄敏墓并留題》(之二)中,高度稱贊曾祖王韶(謚號“襄敏”)熙寧開拓河湟的赫赫戰功,也感嘆面對金國南侵,中原長期淪陷,統治者偏安投降,設想要是襄敏公尚在,定能“肅甲破幽都”。在表達對襄敏公的崇敬景仰之情的同時,也表達了自己的抗金愛國的主張。
4.山水紀游詩
在王阮二百多首詩中,所占比重最大的是紀游山水詩。從詩的內容來看,瀟湘、江浙、江淮、江西山水勝景盡覽,最集中的還是歌詠浙江和江西山水美景的詩歌。由于杭州為南宋都城,而王阮又曾任昌國縣令,浙江境內名勝美景幾乎游遍。江西作為自己的故鄉,又曾任都昌主簿、新昌縣令、撫州守,因而從南昌以上,鄱陽湖區、名勝廬山等,留下的詩篇更是集中。這類詩歌往往在詠嘆自然美景的同時,飽含著詩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無限熱愛及對大自然的向往之情。代表作主要有:《小湖寺》《瀑布二首》《游三峽》《雪竇瀑布》等。如《小湖寺》:
小湖氣象似寶陀,怪石列岸騰嵯峨。近山一抹橫修蛾,遠山點滴浮青螺。四方上下皆滄波,清秋一片銀為河。風平如鏡著水磨,有時粼粼緯碧羅。頃刻變動一剎那,蟄雷震起千蛟鼉。
——《全宋詩#8226;王阮詩》(12)
全詩共二十六句,多次換韻,中間這十句集中描寫小湖獨特而多變的自然風光。先寫湖岸景色,有岸邊嵯峨怪石,有近處如同特意修理過的蛾眉一般的青山,像是小湖不可或缺的裝飾;也有遠遠望去,如同漂浮在湖面上的青色螺髻一般的山巒遠景,遠景與近景交相輝映,是小湖美景的重要組成部分。如果把湖面作為畫幅的重心,則遠山近山就是整幅畫面的大背景。隨后六句,專寫湖面景色,湖面水域浩淼,猶如銀河,無風則湖面如鏡,微風則泛起粼粼波光,剎那大風既起,湖面失去平靜,驚濤頓起,如蛟龍戲水,驚險非凡。十句詩,既寫湖岸的近景遠景,也寫湖面的靜景動景,遠近結合,動靜交替,變化萬千,層次井然,十分巧妙。詩中傾注了詩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無限熱愛之情。
再如《瀑布二首》(其一):
造物小兒不任事,一天元氣從淋漓。云中雨降自應爾,山上水行誰激之。幽林洶洶虛籟作,赫日粲粲寒光垂。謫仙獨步得興體,此外篇篇俱比詩。
——《全宋詩#8226;王阮詩》(13)
廬山瀑布,聞名遐邇。王阮作為江州人,是廬山的常客,晚年還隱居廬山,詠瀑布是當然的事。首聯抓住瀑布“淋漓”傾瀉的外部特征來寫;頷聯用“云中雨降”的自然現象來反襯瀑布形成的奧妙,其實是明知故說,以顯眼前瀑布的神奇;頸聯從聲響和水霧在日光照射下的寒光兩方面來狀寫瀑布景觀。讀之仿佛置身瀑布之下,同感瀑布的雄奇壯偉。詩人在小序中說“戲述二篇”,因此詩語帶有調侃之味,如“造物小兒不任事”、“山上水行誰激之”等語,看似無意義之語,卻又顯出詩人的好奇心態和對造化偉力的欽佩,這正是宋詩善用理智去思索,少用主觀去體驗而富含理性思致特點的體現。
5.其他如唱和詩、詠物詩、憫農詩、思親懷友詩等
唱和詩:王阮與當時名流朱熹、范成大、張孝祥、王質等志同道合,交游酬唱,寫下了不少詩作。如《送晦翁十首》《次韻范石湖北窗書懷》《寄范石湖五首》《同張安國游萬杉寺》《次陸務觀韻寄王景文(時張丞相薨)》等等。王阮與他們在詩中傾心相談,如寫給范成大的詩說:“世間萬事都忘盡,只有公盟不敢寒。”(《寄范石湖五首》之五)挽張孝祥的詩說:“忤世無如我,知音獨有君。”(《挽張舍人安國四首》之三)范成大在詩中對王阮的評價也極高:“廬阜有佳人,顏色日敫 冰玉。”(《古風送王南卿》)此外,王阮還有《和陶詩六首》,既是對陶淵明高潔人格的贊賞,也是自己對黑暗政治的厭惡和對隱居生活向往的表露。
詠物詩:王阮詠物詩不多,主要有《竹齋二首》《傳舍中竹》《見梅有感》等幾首,但所詠對象為“歲寒三友”之梅、竹,值得我們注意。竹因竿直而多節,堅硬挺拔,四季常青,被用來象征有節操、骨氣、正直、堅貞之人,又因竹節間空通,又被用來象征虛心豁達之士;梅傲霜雪而怒放,文人常取其堅貞品格以寄懷。王阮一生尚氣節,《宋史#8226;王阮傳》(卷395)即以氣節推之。時韓侂胄專權,“特命入奏,將誘以美官,夜遣密客詣阮,阮不答,私謂所親曰:‘吾聞公卿擇士,士亦擇公卿。今政自韓氏出,吾肯出其門哉?’陛對畢,拂衣出關。”(14)如此氣節之士,真是令人敬佩!王阮詠梅、竹之詩正是自己人格氣節的寫照。
憫農詩:王阮是一位勤政愛民的良吏,其寫作憫農詩絲毫也不奇怪。這類詩作有《云居還值旱懷舊游寄楊文仲二首》(之二)《遇流民有感》等。在前一首中云:“夜涼清似水,晝旱氣如焚。龍懶渾無用,天高寂不聞。我無田可慮,只慮眾紛紛。”(15)逢大旱之年,首先想到的是老百姓,真是難得的能知民苦的良吏!
本文系咸寧學院重點科研項目“南宋詩人王阮生平事跡與詩歌研究”階段成果,項目批準號KW0406。
作者簡介:王可喜(1968- ),湖北通山人,文學碩士,副教授,湖北省古代文學學會理事;從事古代文學教學與研究。
①⑦(14)脫脫等.宋史#8226;王阮傳(卷395)[M].北京:中華書局,1977.
②③④⑥⑧⑨⑩(11)(12)(13)(15)傅璇琮等主編.全宋詩#8226;王阮詩(卷2656)[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⑤徐松等輯.宋會要輯稿(食貨五九之五二)[M].北京:中華書局,1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