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代人永遠無法復制下一代人的想象”。回味成長,青春少年的叛逆時光總是充滿了與家長關注的“較量”。無論怎樣的家庭,父輩與子輩的溝通都充滿了酸甜苦辣的回憶。隨著電子時代的到來,瞬息萬變的世界使很多家庭的代溝感越發明顯,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溝通方式也似乎越發單一,傳統書信那充滿質感的情感傳遞漸漸被更為直接的通訊所代替,然而,回味與思考總是需要一種過程,很多時候,震撼內心的仍然是“白紙黑字”的力量……
女兒日記帶來的啟示 葉兆言:父母與孩子需要一起成長
張永勝
愛的箴言
父母與孩子是需要一起改變,一起成長的,大人不該總是以居高臨下的態度來看待孩子眼中的一切。學無先后,達者為師,試著和孩子們在同一起跑線上走未來的路,家長會更早地贏得他的尊重和欣賞。
——葉兆言
身在文學世家,作家葉兆言對于爺爺和父親葉至誠總有一種揮之不去的“敬畏情結”,但面對漸漸長大的女兒,身為父親的他,又常處于一種不知所措的愛恨交織的感情之中。一方面,他一直用自以為是的“理論”管教女兒;另一方面,女兒則在潛意識里與父親進行著多方面的抗爭。直到有一天,看過女兒臨出國前交給自己的日記本,葉兆言在震驚之余才開始反省自己的父親角色,而在翻看一篇篇日記時,他發現其實女兒也教給自己很多道理。
●女兒的日記
親愛的爸爸:
今天,你打了我,差不多是我長這么大以來的第一次。我今年16歲,16年來你沒有打過我,但卻在我已經16歲時這么做了。我很難過,因為我不知道自己怎么糊里糊涂就挨了兩巴掌。如果在以前,我一定會把你恨得要死,可今天,我卻還能心平氣和地坐下來,給你寫信,因為我發現你要的是形式,而不是結果。
今天你在踢門時,我其實心里很緊張。我想起有個同學將自己反鎖在屋里,對門外的她媽大叫道:“滾,滾遠一點!”換在平時,我一定也會大吵大嚷,但今天,我想的卻是:這是早晚的事(一個家長告訴別人自己從未打過孩子,沒人會相信,即使信了,也會覺得是對孩子的過分溺愛)。打就打了吧,躲了今天躲不了明天。
當你鐵青著臉,指著我說:“告訴你,不要以為從來沒打過你,就不會打你……”我連感到心寒的時間也沒有,因此我一直不讓自己哭得聲音太大。今天這件事,我覺得自己很可憐,因為我一點面子也沒了。你又打又罵,最后還讓我洗碗。我覺得很丟人,有一種“偷雞不成蝕把米”的感覺。我覺得自己沒有犯大錯,卻換來挺重的懲罰,于是,我一直不講話。知道嗎?我覺得這樣可以保存點面子。
晚上看電影《亂世佳人》,見白瑞德對女兒寵愛無比,我淚水就流出來了。后來他女兒騎馬摔死了,白瑞德悲痛欲絕。我覺得,其實你對我也很好,只是表達方式不一樣吧。
今天胳膊上被你打過的地方挺疼的,肉一條條地都鼓起來了。我一邊洗碗一邊想,明天出門后,我跟別人解釋說是在樓梯上摔的,別人肯定不會相信。不過,好在現在已不那么疼了。
親愛的爸爸:
剛剛為了整理包裹還吵得不可開交,可你在叮囑我怎樣進機場時,竟是那么仔細。我挺難過,以后的11個月里,再沒有一個人會這樣苦口婆心地教導我了。
明天我就在地球的另一端了,我們之間將隔著一個太平洋。我希望你們要特別特別注意安全,從上海回來千萬別走高速路,那樣好危險的,別光圖快,還是安安穩穩地坐火車吧。平時注意交通安全,騎車時要慢一點,游泳時悠著點兒,散步時少從高樓下走。每天臨睡別忘了鎖門、關鍋灶。還有,最好買一個滅火器放在家里。
總之,你們都不小了,要學會為自己操心!
還有,你現在脾氣特不好,像是處在更年期,所以對于同樣火爆性子的老媽來說,還是忍著點兒吧——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
還有,有一點浪漫是男人(你不介意我用此詞吧?)的必備武器,很有用的,這點教是教不會的,首先需要男性骨子里有感性意識,你如果能做到,困難會大了點。不過,重要的是過程,而不是結果嘛,意思到了就行了。注意勞逸結合,累了就歇,勸老媽也這樣。還有,你必須為家里請個鐘點工,盡管你們是兩個人,可房子一點也沒變小呀。另外,也別搞得我們家請保姆像是為了我一樣。
父親的回應
我做夢也沒想到女兒葉子會留下如此美麗的一本日記。作為父母,我們總覺得女兒不懂事,可女兒日記上所記的內容,讓我們明白了,其實真正不懂事的,是一些自以為是的家長。過去,有時候心里會感到很失望,覺得女兒沒什么愛心,因為在現實生活中,差不多都是父母在為她服務,包括幫她疊被子,幫她倒水,半夜里起來幫她捉蚊子,強迫她喝牛奶等等。也許正因為這些本能的愛已有些畸形,便忽視了一個最簡單的事實,這便是女兒已經長大,她不再需要婆婆媽媽和嘮嘮叨叨,她需要的是另一種關愛,即理解。老實說,這次真的被女兒感動了,女兒在日記里表現出的那種愛與寬容,那種對父母的理解,讓我真的無地自容。我們不應該總是以居高臨下的態度看待孩子眼中的一切。學無先后,達者為師,試看和孩子們在同一起跑線上走未來的路,我們才會更早地贏得他的尊重和欣賞。
從美國學習回來后,向來心高氣傲的葉子也變化了很多。她以前從不向人低頭認錯,現在只要是她做錯了什么便會說“我很抱歉,我很愧疚!”這一點,讓我也感到有些慚愧。過去為保有作為父親的權威,我即使做錯了什么也從不向女兒道歉,看來女兒已先我一步懂得了“尊重”一詞所彰顯的人格魅力。
如今,我正在和女兒一起改變,一起成長。小女曾說過,我這個當作家的父親讓她還沒有學會欣賞之前,就先教她學會了批評,這一點真讓我汗顏。所以奉勸天下父母,多給孩子一點贊美,讓他們從小就會欣賞世間的一切。父母對孩子的愛是沒原則、沒是非的,對于父母,孩子無論成功與否,都要接受。能不能出人頭地,是他自己的事,各人頭上一方天,沒必要強求小孩干什么。人生是一步一步走出來的,能把每一步都走踏實了,這就很好。
(請作者與本刊聯系)
尊重,是交流的前提
邢 藝
愛的箴言
人生關鍵的時刻只有幾步,但年輕的時候未必真懂,父輩的一番苦心,也需要一種恰如其分的方式指引孩子正確前行。
——王榮娥
王榮娥是深圳某公司的工程師,她的女兒王玨是2003年高考廣東省語文單科狀元,現就讀于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女兒上大學以后,王榮娥組織了孩子高考成績優異的家長們開了一個“金榜家庭大講堂”,向廣大家長傳授培養孩子的教育經驗。回憶往事,母女倆都有很多感悟與體會,而她們都覺得,平等地交流與溝通是建立親子之間感情的前提條件。
●母親的信
玨兒:
你好!
在你最忙最累的時候給你寫信是因為你是我們唯一的女兒,是我們生命的延續。我們希望你在人生關鍵的時刻把握住自己的命運(由于你年輕,可能沒有意識到這三個月是你人生關鍵幾步之一)。
人生一世,人類發展始終伴隨著艱辛苦痛,當然還有由此換來的甘甜和喜悅。沒有艱苦奮斗何來成就功績。貪戀安逸放棄奮斗的結果必是沒有安逸。所有中年、晚年幸福安樂的人都有經歷過青少年時期的悲慘生活或艱苦拼搏,少年平淡晚年落魄。莫如生機勃勃之時奮力拼爭換取將來的成功與自信。人口眾多的國情使我們競爭激烈,正視現實,才是勇敢者的態度。考上一所優秀的學校不是主要目的,我們的目的是借考優秀的學校磨礪、考驗自己的意志與學問,借助優秀學校、優秀老師的栽培,使我們成為優秀之人。盡了力,去拼搏過,無論上哪所學校都是好孩子。
親愛的孩子,從小學到初中、高中,你用你的成績向老師和我們證明你是優秀的學生,我們知道這12年來為了取得優異的成績,你付出了很多很多,12年的風風雨雨,有歡樂也有痛苦,有成功也有失敗。你一向是不服輸的堅強者,面對人生的首次挑戰,你仍會謹慎扎實備戰的,沉下心來,平心靜氣,一個個攻克語文、英語、數學、物理、綜合的細微隱患,以你整體素質,最終結果當然是樂觀的。
這一次物理考試的失利,頭一次看到你進門抱著我失聲痛哭,我心里特別難受,我認真反思了很久,分析原因有三:1、春節流感引起發燒使你考試狀態不好;2、高三上學期狀態不好所致(高三期末考試成績是對前一段學習的反映)。3、寒假抓緊了對語文、英語復習而放松了對物理、綜合的復習(一模考試的成績是對寒假復習的反映)。高考前的各次模擬考試,其主要目的是查漏補缺,考好了要分析一下有沒有僥幸的因素,還有哪些地方需要加強。找出原因,解決存在的問題,高考中就可避免,然后調整自己的心態,改進學習方法。高考考的是初中、高中掌握的知識,基本功愈扎實,底蘊愈足,把握愈大,一、二次失利不必在意,在關鍵的考試中發揮好就行。
高考是我們現階段取得成功的重要途徑。面對高考,愿我兒坦然面對、鎮靜頑強、鍥而不舍,發揮你的最好水平。
我們堅信高考的最后勝利屬于你,并祝你在人生的任何一次“高考”中贏得勝利。
愛你的媽媽
2003年5月3日
●女兒的日記
夜深了,房間里傳來媽媽的咳嗽聲,一陣緊似一陣,每陣都讓我有種心疼的感覺……
兒時泛黃的照片——頭戴蝴蝶結的我小公主一般綻放笑臉,雙手親昵地摟著媽媽的脖子。媽媽還是今年輕的母親,歲月還未在她臉上留下過多的痕跡。媽媽笑得很美,她一定很慶幸擁有了一個女兒,她一定想將來可以有個貼心的小棉襖,可以理解她的心,分享她的愛。
媽媽是最愛我的。她希望我受到最好的教育,過最好的生活,有美好的前途。在我很小的時候,她頂著烈日騎車送我去學鋼琴,學書法,學舞蹈,汗水順著她的脖子滑落,化成顆顆晶瑩的水晶。她真是想讓我成為一個各方面都很優秀的女孩。
然而,兒時的我又怎能理解媽媽的心。我哭著,鬧著,為什么別人家的小朋友在院子里捉迷藏,我卻要對著枯燥的五線譜;為什么別的小朋友開心地玩泥巴,我卻要提著酸疼的手臂練習“懸腕”,為什么?為什么?
兒時的我又豈能了解這些為什么的答案就是一個字——愛。媽媽也從不向我解釋,她等著那一天,等著女兒理解這份愛的那一天。
門前的紫荊開了又落。我長大了。
我仍然沒有成為媽媽的小棉襖。但媽媽對我的愛絲毫未減。
面對媽媽沉甸甸的愛,青春期的叛逆讓我在無意中一次次傷害了媽媽的心。我把媽媽為我做的一切當作是理所當然的義務,心安理得地享用甚至毫不留情的丟棄。我吃不下早餐,媽媽怕我上課頭暈,每天早晨用頭一晚泡好的黃豆榨成豆漿,再用鍋煮沸,熱騰騰地擺在我面前。我喝了一口,丟下一句“怎么那么淡?”,甩頭就走……下大雨時,媽媽怕我騎車回家不安全,開車來學校接我。一見我推著單車走出校門,便大喊在她看來非常親切的小名。我厭惡地吼道:“以后別在外面叫我的小名!”然后“義憤填膺”地沖進了雨中……
我心情不好,回到家悶悶不樂。媽媽小心翼翼地倚在書房門口,輕聲問我是不是發生了什么事,我避開媽媽擔憂的雙眼,不耐煩的呵斥:“別煩我了!行不行?”媽媽黯然退去……
我一次次把媽媽的愛冰冷地拒之門外。我從沒想過,當我扔下半杯豆漿后,媽媽默默地清洗豆漿機;當我頭也不回地沖進雨中,媽媽暗自責怪自己的“失言”;當我將心封鎖時,媽媽孤獨地翻看兒時那些親密的照片。然而媽媽從未改變過她的愛,在媽媽心中,我永遠都是需要她愛的女兒,媽媽還在等待……
六月,高考臨近。這也意味著我馬上要飛了,要飛出媽媽的視野了。
回家的日子,我發現客房的床上堆滿了一摞摞的紙。拾起一看,全是從網上打印的關于高考的資料。有備考的,有心理輔導的,有飲食安排的。猛一回頭,媽媽站在身后自嘲地笑:“等你高考完,我就成了一個高考專家了。”我們都笑了,眼淚卻忍不住地落了下來。
我忽然懂得了那夏日驕陽下灑落的汗水里飽含的是什么;那一杯杯清晨的熱豆漿融進的是什么;那一次次被我隨意享受,一次次被我甩在身后的是什么,而那一疊疊打印紙中承載的又是什么。
我懂,我真是懂了啊!那都是媽媽的愛,長久的,濃濃的愛。愈是久遠愈是醇香。這愛在我扔下半杯豆漿時沒有變,在我頭也不回沖進雨中時沒有變,在我冰冷地呵斥時也沒有變!媽媽的愛永遠是我回頭時的一扇門,轉身時的一雙手,永遠在我身后等待,等待我的一雙眼睛,那眼睛里脈脈流淌著的是永恒的愛……
夜更深了,媽媽還在隔壁咳嗽,我擦了擦淚水,端著水杯輕輕推開了房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