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宮入場券
近一個世紀以來,美國總統們在球道上花費了無法計量的時間。毫不夸張地說,高爾夫已經成為了白宮人士的最愛。美國從20世紀初現在的18位總統中就有14位是高爾夫愛好者。有趣的是,每當大選中一位高爾夫候選人與非高爾夫候選人進行競爭時——除1976年從來為打高爾夫的吉米·卡特戰勝球技不佳的杰拉爾德·福特這一特例外——都是高爾夫候選人獲得了最后的勝利。事實上,自1984年起,從競選中敗下陣來的候選人全部都是非高爾夫人士:沃特·茂德爾、麥克·杜卡基斯、鮑伯·杜爾和戈爾。或許,這只是荒謬的政治分析。不過,在2004年11月,競選活動期間沒打過一場球的約翰·克里最終還是輸給了一直在與右曲頑疾做斗爭的喬治·W·布什的事實再次暗示了這樣一個信息:高爾夫是白宮的入場券。
在歷屆有“高爾夫運氣”的美國總統中,肯尼迪算是最具天賦的一位,他的揮桿“看上去毫不費力,完美之極”。但出于維護其“平民總統”形象,他一直將高爾夫當成地下情人一樣的秘密保護著。為了不讓攝影記者們拍到,他經常是偷偷摸摸地打高爾夫,原因是他曾經指責自己的前任艾森豪威爾總統“過分沉迷高爾夫”。
肯尼迪對艾森豪威爾的指責并非空穴來風。艾森豪威爾在職期間的確每周要打兩場18洞的高爾夫。據說,在一份關于艾森豪威爾的白宮總統行程紀錄中,記錄了這位政績卓然的總統在1960年4月的高爾夫事務竟多達22次,其中7次是白宮日常的練習,另外15次,則是完整的18洞高爾夫。
不過,白宮高爾夫笑話里最受歡迎的男主角則另有其人,那就是在美國高爾夫球場上臭名昭著的克林頓,其手段豐富的玩詐伎倆,讓他的高爾夫如同萊溫斯基事件一樣,成為其政治生涯中不光彩的一面。他的對手共和黨候選人就曾經公然諷刺“克林頓在高爾夫方面誠實無比。”過克林頓先生似乎完全沒有領會對手的意思,興高采烈地說,“的確我有的時候打幾個練習球,不過我可是非常認真記分的。”
即使美國高爾夫協會明確規定,選手不能在正式比賽的時候在同一洞進行練習,違者罰兩桿,但對克林頓來說,這完全是廢話。他只要不滿意,就說自己剛才那一桿是練習,不能算到成績里。經常有工作人員看到滿場亂跑的克林頓嘴里嘟囔著,“我一共打了幾桿來看,剛才那桿不算,前一桿也不算。哎呀,我的記憶力真差。”
政敵?好友?
美國國會里的那些議員們趁C-SPN頻道播放花邊新聞的時候在討論什么;不是預算數字,而是差點數字;不是各州的財政狀況,而是自己的高爾夫水平。
至于這是華盛頓人士用以調侃的段子,還是客觀事實,我們不得而知。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高爾夫帶來了美國政界罕見的團結。
過去,美國的政客們能友善相處的地方只有國家早餐禱告會,而如今,他們又多了一個選擇,那就是高爾夫球場。在這樣一個充斥著多極化和敵意的時代,經常一起打高爾夫球的美國國會議員們發現,他們所共同熱愛的東西修補了彼此意識形態的裂痕。
在美國華盛頓,政客們為維護各自黨派的利益,常與政敵展開唇槍舌戰,互相攻擊。表面看來,這些政客們頗有不可調和的架勢,其實不然。
美國共和黨參議員里克·山托姆(Rick Santorum)就和民主黨參議員喬·比登(Joe Biden)打過一場高爾夫球,雖然只是短短的一輪比賽,但兩人相互都留下了好印象。一樣的情況也出現在了美國眾議院,民主黨的馬克·阿爾達(Mark Udall)也和喜歡打高爾夫球的共和黨人瓦帕和邁克·佛格森成為了好朋友,并經常私底下進行高爾夫球技的較量。
且不論這些政客對高爾夫的熱愛是否沖破了政治的藩籬,光是他們在球場上表現出來的溫情的一面,足以讓人暫時忘記他們的敵對關系。正如美國眾議員切·愛德華(Chct Edwards)所說,“在華盛頓,要是你對同僚撒謊一次,他們的關系就終結了——但高爾夫除外。發球臺上,他們可以無所顧忌地談論個人的愛好和彼此的家庭。”
高爾夫外交
在一定程度上,高爾夫調和了許多的內部矛盾。同樣,在國際外交舞臺上,一根細長的高爾夫球桿,也常常維系著許多國家的命運和真金白銀。
和美國毗鄰的加拿大由于氣候條件限制,并不適于高爾夫運動,但這并不妨礙前總理克雷蒂安成為一個高爾夫好手。作為加拿大眾議院的一個傳統,政客們在退休的時候都會得到自己曾在議院中坐過的椅子作為紀念。克雷蒂安也不例外,但他退休的時候不僅帶走了一把椅子,還帶走了一根高爾夫球桿——一根關系著加拿大和其他大國之間的關系的“政治高爾夫”球桿。
克雷蒂安不僅是一個天生的政客,而且還是一個高爾夫球壇上的精英。尤其是通過小小的高爾大,加拿大和堅強盟友美國的數位總統之間都建立了一份深厚的“高爾夫友誼”。
一直以來,克雷蒂安和美國前總統克林頓都是公認的好朋友,而聯系著兩位國家元首的就是一根細細的高爾夫球桿。布什父子也都是克雷蒂安在球場上交下的朋友。小布什上任后,關心兩國關系的媒體都想知道小布什和克雷蒂安是不是已經成為了鐵哥們,小布什在回答記者提問時只是說了一句話:“我們已經約好打一場高爾夫了。”
然而,美加關系在小布什和克雷蒂安相處的三年時間中發生了劇烈的摩擦。對美國來說,謎一樣的加拿大的確十分重要,但其冰冷的態度又讓美國感覺到若即若離。伊拉克戰爭爆發之前,克雷蒂安和小布什之間出現了明顯的分歧。此后,這對昔日好鄰居就一直別別扭扭;克雷蒂安的新聞官在公開場合把小布什稱為“白癡”;克雷蒂安本人就更是實話實說,自己跟小布什“壓根就不是一路人”。三年來,兩國關系不冷不熱,很難說現任總理馬丁處理兩國關系有什么不妥,只是少了高爾夫球場上的聯絡,兩國外交總顯得不那么親密了。
如果說,克雷蒂安開了“高爾夫外交”的先河,那新加坡前總理吳作棟一定是將之運用得最爐火純青者之一。
新加坡國土面積只有640余千方公里,卻有大大小小的高爾夫球場18個,而且經濟發展持續升高,社會穩定,這讓吳作棟有充分的時間享受高爾夫,并成為各國公認的“高爾夫外交”高手。
2000年11月15日,APEC會議正在文萊皇家高爾夫鄉村俱樂部舉行。當晚閃電交加,雷聲隆隆,午夜時分,吳作棟和時任美國總統克林頓經過一天繁忙的會晤活動后,依然玩興不減,準備夜打高爾夫,兩人揮桿到凌晨兩點多,最后還是因為下大雨才被迫中斷的。克林頓的確是吳作棟最好的高爾大球友了。兩人曾經在狂打了一場球后,簽訂了新美兩國的自由貿易協定書。即使克林頓卸任了,吳作棟還請他到新加坡,為“2002年全國成功者人會”發表演講,之后兩人就在裕廊鄉村俱樂部一起打了一場球。不過,與吳作棟打球最多的要算東南亞各國的領導人了。泰國總理他信、菲律賓總統阿羅約、馬來西亞前總理馬哈蒂爾、印度總統梅加瓦地,都經常借各種互訪機會和他打球。據說,吳作棟的1號木桿開球很不錯,發球距離是這些領導人里最遠的。而短桿,特別是推桿,大家就彼此彼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