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預測:●●●●●(極度不樂觀)
環境災難造成恐慌,在世界發達國家應該是上個世紀的事,而現在我們又光榮地重走“長征路”。平日,GDP又增長多少的話我們是聽得耳朵都僵直了,但從來沒有人來告訴我們現代化帶來的負面效應怎樣治理和預防。按理說,別人的教訓早就應該成長為我們的經驗,但很可惜,我們還是停留在對生命漠視,對環境掠奪,對自然不尊重的野蠻開發時期。
記得在2004年3月,四川沱江特大污染造成內江三縣百萬人無水13天,當時的媒體還喜滋滋地報道,在內江大水荒期間,居然沒接到80萬百姓中任何一個人打來的投訴電話,這不得不說是一個奇跡。中華民族難道真的是一個善于創造這種奇跡的民族?我們是否還需要這種奇跡?
2005年11月17日,吉林市下游200多公里的松原市寧江區停止了供水,原因是4天前雙苯廠的爆炸污染了松花江。松原的停水一直靜悄悄地進行,外界誰也不知道。
吉林石化廠和吉林省政府的干部最初否認爆炸造成了污染(“經吉林市環保部門連續監察,整個現場及周邊空氣質量合格,沒有有毒氣體,水體也未發生變化,松花江水質未受影響”),而且一直到21日都重復相同的聲明。吉林省還把水電站開閘放水,想沖淡污染的濃度,以此來解決問題。但是這期間,他們還是將一份曖昧的傳真從吉林省傳到了哈爾濱市政府,希望哈采取措施。
兩份公告,一場恐慌
哈爾濱市市長后來承認,他是在爆炸第二天從鳳凰衛視上才得知松花江受污染的消息。“應該立即斷水!”哈爾濱相關部門知情人士都緊張起來,但斷水要不要公布真正原因呢?這在哈爾濱市政府內形成了爭論。在終于確定斷水的前一天,哈爾濱市政府還專門就是否公開停水真實原因召開了一個長會討論。有部分人力主不能公開,擔心一旦真相公開,會引起社會恐慌。于是第一個公告就將斷水原因說成了供水管網改造。
一直到22日凌晨,哈爾濱當局在接到北京指示約兩個小時后,才宣布了實情。幸虧現在有了互聯網,我們才得以見到兩份公告,以此留個見證。
第一份公告:《關于對市區市政供水管網設施進行全面檢修臨時停水的公告》(哈政法字[2005]25號)
發布時日:2005年11月21日
停水時間:自2005年11月22日中午12時起,約為4天(恢復供水時間另行公告)。
停水原因:市人民政府決定對市區市政供水管網設施進行全面檢修。恢復供水時間另行公告。
第二份公告:《關于正式停止市區自來水供水的公告》(哈政法字[2005]27號)
發布時日:2005年11月22日
停水時間:自2005年11月23日零時起,關閉松花江哈爾濱段取水口,停止向市區供水,具體恢復供水時間另行公告。
停水原因:據省環保局監測報告,中石油吉化公司雙苯廠爆炸后可能造成松花江水體污染。
誰也沒有想到,那個害怕引起恐慌的通知卻恰恰引起了市民更大恐慌。21日下午14時左右開始,很多市場出現搶購風潮,放置桶裝水、瓶裝水和牛奶、面包、八寶粥等相關食品的貨架一度被搶空,一些超市和供水點甚至打出了礦泉水斷貨的公告。“你家儲水了嗎”?一時間幾乎成了見面的問候語。
原來,從20日中午開始,社會上一直有哈爾濱近期將發生大地震的傳言,雖然當地地震局進行了公開辟謠,但并未完全消除市民對地震的恐慌。而第一個公告一出臺,反而讓市民猜測為地震前的征兆。如果僅僅是維修供水管道,為什么要全市斷水?老百姓心里更加恐懼了,有些人開始逃離哈市。
23日凌晨,哈爾濱開始停水,這是中國特大城市第一次宣布全市停水。
思考
1.經過“非典”,張文康被摘掉了“頂戴花翎”,中國各級政府和部門立即認識了“應急預案”這個詞。但是應急預案不是靈丹妙藥,它不能讓我們在突發性災難來時有過高期望,我們是否更加留意常態減災建設?
2.小布什在“9·11”后的第45分鐘就出來講話了,我們是在問題出現后封鎖消息、掩飾真相等傳統手段維護了一方穩定。透明與知情權對民眾極為重要,但在此次事件中我們發現,最需知情的人往往是信息最缺乏的人。
3.還有一個怪現象:為什么政府部門的辟謠毫無作用,甚至是越辟越邪乎,好像反而證明了就有這么一回事。老百姓為何不相信政府,不相信正規渠道,而相信謠傳。
4.這次重大的災難事故,好像沒有哪個國家向中國表示哀悼和慰問,連我們認為最要好的國家也沒有。看看日本和美國,他們屁大的災難都有國家去問候。這是非常值得人們思索的問題。中國人的命賤難道在國際上已經達成了廣泛共識?
尾聲
國家環保總局局長解振華辭職了。這于他真的是件好事,任何一個人呆在這個責任大、權力小的部門,不憋出個肺氣腫才怪。讓一個人辭職掩蓋千百人的失職,老解,你委屈的大膽的走吧。
樣本
1971年,意大利利塞文索發生的化學危險品不慎泄漏而對周圍的農場和社區造成長期污染,使得該地區面臨著居民遷移和重建的壓力。
1978年位于瑞士楚格市的山多士控股的化工廠發生一起火災,雖然在很短的時間就得以控制,但是更嚴重的是,30多噸的有毒物質流入萊茵河,形成40公里長的化學物質漂流帶。
另一種警覺:巨大型建筑引起的自然災害
1.“臺北101”大廈的高度達508米,總重量超過70萬噸——這也使其成為全球最重的摩天大樓之一。然而,正是由于它龐大的尺寸引起了不少專家的憂慮。臺灣大學的一位陳姓地質學家表示,大廈產生的巨大壓力可能導致古老的斷層再次發生斷裂并誘發地震。他的證據是,在“臺北101”建設之前,臺北所處的地槽曾是一處非常穩定的區域,從未發生過淺層的地震。然而,在大廈開工興建后的1997年~2003年期間,臺北地區每年發生的微震現象已增加到了兩次。大陸的高樓大廈現在也是一個賽一個長個,我們是不是也應該開始尊重大地,別讓它把負重全部集中在巴掌大的地方?
2.2005年11月26日,江西省九江縣發生里氏5.7級地震。之后,海內外流行“三峽工程引發了江西九江地震”的傳言。 中國有關專家立即表示,“三峽工程誘發江西九江地震”是完全沒有科學依據的胡亂猜想。我們倒是寧愿它們之間沒有任何關聯。但是反過來想一想,誰敢說三峽與江西地震有關系啊?世故的專家不敢說,不世故的專家說話大家也聽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