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當消費者真幸運,買電腦贈打印機,買空調贈微波爐,買西服贈襯衫,買洗面奶贈護手霜,買月餅送高爾夫球桿,連買盒牙膏也會贈把牙刷。消費贈品現象隨處可遇,讓不少消費者為之心動。然而,根據筆者的調查和了解,這其中有一部分是商家設計的促銷圈套,等著消費者來“鉆”。
贈品是餡餅還是陷阱 小陳購買了一部新款手機,隨機贈送了一副耳機,可是這副耳機用了沒幾天就壞了。在要求調換時,她卻遭到了商場的拒絕,商場的理由很簡單,贈品不同于買品,它是無償贈送,不能享受與買品同等的待遇,而且保修單也注明贈品不在包換、保修的范圍之內,商場自然無須負責。小陳有理說不出,只得承認自己掉進了商家的陷阱了。
許多商家為了吸引消費者,往往采用贈品的方式。市民老李在某超市挑選了一包有贈品的奶粉,當他去服務臺領取贈品時,卻發現廣告單上所說的一套咖啡杯變成了一次性的塑料杯。老李提醒廣大消費者:一定要小心商家舉辦“買一送一”或“買百元贈禮品”活動,別上當受騙。
羊毛出在羊身上 某名牌化妝品 “買多少,送多少”的大贈送活動中,買28元一支的新品牌洗面奶可獲贈同樣的一支,也就是說,每支才14元錢。于是,劉小姐毫不猶豫地買了一套。促銷過后,這種洗面奶也只賣15元錢,顧客實際得到的只是每支1元的讓利。
上個月,王小姐被“買雜志送價值40元手表”的廣告所吸引,最后她花了20元錢買下了這本雜志。可回到家,把手表拿出來擺弄了半天,也不見表有任何反應,幾番折騰之后,王小姐徹底的死心了——那表根本就用不了。
據業內人士介紹,贈品其實不是免費贈送,很多正品的價格已經包含了贈品的價格,消費者看起來得到了實惠,其實是花了更多的錢買東西。的確,沒有人會做虧本生意,羊毛出在羊身上,吃虧的依然是消費者。
贈品難暢銷 “便宜沒好貨”“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對“不花錢”的贈品,我們自然不能有什么奢望了。對于贈品消費,筆者身邊有朋友都抱著無所謂的態度。一位商場的銷售人員也說道:“現在的商家已經很難用贈品打動消費者的心,他們大都能夠客觀地對待贈品,不會因為贈品吸引眼球而購買質量不好或不需要的商品。一般名牌商品根本就不會有贈品,但照樣暢銷。”
作為消費者,理性消費是避免上當受騙的一個好辦法。一定要看準正品的質量而不要貪圖贈品,畢竟你要買的是正價商品,而不是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