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李是初三(2)班的班主任,最近幾個月來,一直加緊領著學生們復習,準備迎接中考,常常廢寢忘食。可接下來的頸痛卻讓他痛苦不堪:頸部疼痛不適越來越重,常常在夜間痛醒,白天稍稍好轉。
愛人勸他到醫院看看,他總是用“老頸椎病了,沒有什么大不了,過幾天就會好”的話來敷衍。日子就這么一天天過了下來。終于有一天,他因為頸部疼痛、上肢麻木來到一家醫院的按摩科,醫生檢查后,認為老李患的是“頸椎病”,需要進行按摩和牽引治療。經半個月治療,老李覺得頸部疼痛有好轉,上肢麻木也有所改善,’就終止治療,回到學校忙碌起來。不久,老李的頸痛再次發作,而且程度較上次明顯嚴重,夜間不能入睡,陣陣疼痛從頸部、肩部向手指竄動,就像刀割一樣難以忍受。老李在愛人的陪同下前來就診。醫生檢查發現,老李還有頸項僵直、頸椎后方壓痛(尤其以頸椎下段為明顯),叩擊頭頂后出現頸部疼痛,上肢疼痛加重,沿左上肢竄到手指。拍x線片檢查時發現他的頸椎第6節上有一個“黑影”樣的破壞,再進行磁共振等檢查后發現,老李患的所謂“頸椎病”,實際上是肺癌轉移到了頸椎。
頸椎病是臨床常見病,以中老年人好發,尤其以長期從事低頭伏案工作的人員為多發。有人做過統計:50歲人群中約有25%的人已發生或正在發生頸椎病,60歲時發病率有50%,而70歲時竟達100%。近年來,頸椎病的發病大有年輕化之勢,表現以頸部疼痛及上肢疼痛麻木為多。此外,還可以出現頭痛、頭暈、眼花、耳鳴等。頸部疼痛往往表現為頸背部疼痛、酸痛不適,或有背部沉重感,可向頭后部放射。疼痛往往在陰天加劇,受涼易誘發,常因睡眠用枕不當而加重,經熱敷及按摩推拿后好轉。
雖說頸椎病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會產生影響,但是與頸椎轉移性腫瘤相比,其對患者產生的損害還是比較輕的。頸椎轉移性腫瘤多發于中老年人,其主要表現與頸椎病的表現十分相似,易與之混淆,要引起足夠重視,不能麻痹大意。
對40歲以上者(無論有無頸椎病),頸椎X線片顯示骨質增生不足為奇,不能單純憑X線片就草率地做出“頸椎病”的診斷。無論是醫生還是患者,都要切記這一點。頸椎的CT片和磁共振則可以更清楚地反映骨頭破壞以及腫瘤的情況。此外,化驗檢查也可發現,頸椎腫瘤患者多有不同程度貧血、血沉增快等表現。
頸部腫瘤絕大多數是轉移性的,原發性惡性腫瘤極少見。轉移到頸椎的惡性腫瘤與原發性癌的性質、發病部位、生長速度及其并發癥有關。只有50%的患者能找到原發性癌腫的部位,如肺癌、肝癌等。許多患者以轉移癌的表現為開始,部分患者根據轉移癌的病理檢查才能尋找到原發性癌的存在。
因此,“頸椎病”患者進行正規方法治療后沒有效果甚至癥狀加重時,就要拓寬思路,尋找病因,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造成不良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