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般我們都有過這樣的經歷,早晨起床后,直坐到早餐桌邊,依然哈欠連天,頭腦模糊,神色迷離。原因嘛,當然是我們還沒有醒透,可惡的鬧鐘就賣力地吵吵開了,于是,我們不得不起床,整個人自然就是這副狀態。事實上大多數時候,我們要么對鬧鈴充耳不聞,連續按消音鍵(往往還迷糊著),要么干脆抓起鬧鐘,狠狠扔到墻角。在睡意、剛剛睜眼時,我們的情緒是無法和顏悅色的。
但是,現在有那么多這樣那樣的新奇電子產品,還有互聯網,為什么就不能出現一樣我們人人都需要的東西來減輕大家掙扎起床的痛苦?
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有個26歲的聰明學生歌麗·南達對此進行了一個很有創意的嘗試。她設計了一款名曰Clocky的鬧鐘。南達給鬧鐘兩側各裝了一個輪子,讓它的外殼具有防震功能。一旦按下消音鍵,鬧鐘就會滾到地上,滿屋子亂轉,你就不得不爬起來把它抓到手。那時,你不用想也知道,Clocky已經勝利完成了自己的任務,因為你不但從床上爬了起來,還醒得透透的,也許難免有點兒沮喪。
就是這種沮喪又促使另一位發明家利李·羅利發明了SleepTracker,專門解決這個問題。事情要回顧到1999年的某個夜里,他不慎吵醒了妻子,招致一頓埋怨。羅利對這事有些意外,想想她以前也被吵醒過,沒有埋怨而且還陪著他款款聊了半個小時,為什么這一次……要是有個東西能在最恰當的時間叫人起床該多好,這樣人們感覺很舒服。SleepTracker于是應運而生。
然而羅利是一位投資銀行家,對睡眠的了解遠遠比不上對投行業務的了解,所以他就召集了一組專家,包括一名放射學家和一名擁有博士學位的睡眠研究專家,來研究他遭受長期困擾的妻子。研究小組在他們的床上裝了一套設備,監測羅利太太的睡眠模式,還在她身上接了各種導線,每天她睡醒的時候都和她聊幾句,看看她當時情緒如何,并且都錄了下來。羅利自己也承認,這聽起來有點瘋狂──整夜整夜不敢睡,看著她,做筆記,測試原型產品,坐在壁櫥里過夜,這樣才能讓整間屋子都保持黑暗,讓妻子沉睡,自己還能做筆記。這樣忙碌好幾年。
現在所有努力都有回報,SleepTracker也已經上市了9個月。它的外觀有些酷似腕表,而且更好看一些。SleepTracker會在預設的鬧鈴時間前后30分鐘之內,找個合適的時間叫醒你。它不會讓你多睡幾分鐘,也不會改善睡眠質量,但會找一個最合適的時候把你叫醒。“如果你憎恨生活、每天只睡4個鐘頭、猛喝咖啡和酗酒,SleepTracker也幫不了多少忙,”羅利說,“但如果你積極努力,想要生活更美好的話,SleepTracker就能幫到你。”
那么,也許你要問,它有潛力嗎?那是當然,它是我見過的第一種試圖將實用性技術與現實生活難題解決之道相結合的產品,它能選擇一個我們狀態更好的時間叫醒我們,來面對這個世界。現在羅利太太也帶了一個,“每次它把我叫醒的時候,我都有一種很奇怪的感覺,好像本來就要醒了。”羅利太太說這話的時候,靠在夫君的肩上,甜甜地笑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