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回到母校聽生物老師講關于青蛙和癩蛤蟆的課,老師提問學生:“青蛙和癩蛤蟆有什么區別?”學生的回答五花八門,就象江湖中的武林派別一樣,有說青蛙生活在水里,癩蛤蟆生活在陸地;有說青蛙吃蟲子,癩蛤蟆蚊子;有說青蛙個性張揚愛歡叫,癩蛤蟆個性沉默喜平靜......
所有回答中,有一個學生的回答讓我記憶猶新。他站起來說:“青蛙坐井觀天,目光短淺,是保守派;而癩蛤蟆想吃天鵝肉,志向宏大,是革新派。”他的回答令所有人都鎮住了。因為所有人都知道“青蛙坐井觀天”和“癩蛤蟆想吃天鵝肉“的俗語,關鍵是很熟悉的語言被他巧妙地運用在區別中回答得讓人除了贊美便無話可說。
此時,我總會想起我們有些人,甚至包括自己,在傾聽別人的回答或意見時,總希望聽到與自己思想一致的答案,希望自己的思想能夠得到其他人的共鳴,往往對不同的聲音心存排斥。這樣的思想雖然不利于某個領域意見的統一,但真正答案往往又是在這種不停地爭論中脫穎而出的。可以說,真理也是每一個參與爭論人的智慧,因為沒有他們的不同見地作鋪墊,別人就不會去想更站得住腳的問題答案。
正視了這一點,我想回過頭來再回想我們對待小孩的教育是不是也存在某種保守思想呢?很多時候,我們希望小孩所做的事情都安父母意志去做,否則就是不聽話的孩子,這無法培育孩子自行思維的創新,而當看到別人的孩子又是如何如何聰慧時,反過來又會責嘆自己孩子的智商不如別人,而不去反思自身的思想行為是不是起了很好的帶頭作用,是不是尊重了孩子的不同意見和重視了孩子所謂的“添亂子”。
我想,那節課上關于青蛙與癩蛤蟆區別之爭的每一個不同答案都是值得關注的,相信誰也不想聽到孩子們的回答千篇一律,因為正確的答案才是在不同的聲音中比較出能夠讓更多人接受的那一個。如果沒有不同的聲音,就沒有比較,如果沒有比較,那探索正確的真知又該如何出爐呢!
通聯:418000湖南省懷化市委黨史研究室 楊必軍
電話:13973087171
E-mail:ybj717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