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由大連市慈善總會和大連市朗誦藝術學會聯合建立的“義工·有聲書庫項目”在大連市少年兒童圖書館揭幕。該項目主要是為有閱讀障礙的孩子制作免費有聲讀物,讓社會愛心人士通過專業網站上傳音頻資料,供孩子們免費下載;或由朗誦藝術學會專業人士為參與者提供免費培訓后,義工整理錄音制作光盤,發放給受助兒童。
據統計,全國現有殘障兒童950萬人,其中80%的殘障兒童因為缺少交流而產生心理疾患。而大連市僅視力障礙人士已達3.1萬人。與龐大的殘障兒童群相比,目前,市場上的有聲讀物品種稀少并且價格較高。組織義工制作免費的有聲書庫,不僅為殘障兒童的知識獲取、心理完善提供了幫助,而且解決了福利機構組織其他活動的安全隱患,并為推動新的義工參與服務形式提出嘗試意見。
建立“義工·有聲書庫項目”的設想,來源于“視聽關愛項目”義工們的實踐心得。“視聽關愛項目”于2004年在大連市慈善總會義工分會成立,該項目通過專項基金購買訓練器材,組織義工幫助盲聾兒童進行功能康復訓練和感知引導。在幫助孩子們的過程中,很多義工都有這樣一個愿望:當不能陪伴在孩子們身邊時,能否把自己的聲音留下,讓聲音一直伴隨著他們去感知生活,以不致孤獨。于是,經過長期的實踐探索和多方面的努力,“義工·有聲書庫項目”應運而生了。
義工根據孩子們的需要,把他們感興趣的讀物挑選出來,由大連市朗誦藝術學會成員每月固定在錄音棚內錄音。第一批有聲讀物從現在起開始制作,計劃于1個月后上傳到有聲書庫網站。大連市少年兒童圖書館將開辟有聲書庫專區,供殘障孩子們免費查詢閱讀。有聲讀物還將被制作成配套光盤,發放到大連市的盲聾特教學校、培智學校、福利院和兒童救助管理中心。今后,課本中的文章、童話故事和文學名著,在義工的參與下由文字變成聲音,只要打開相關網頁或者播放光盤,殘障孩子們便可以聽到悅耳的朗誦聲。從大量音頻文字中,孩子們將學到更豐富的知識,見識多彩的世界,提高與人交流的能力。
據了解,為了豐富有聲資料,目前這個項目已與市內各區42個義工站、6所大學義工站合作,大連市朗誦藝術學會的專業朗誦講師將對這些義工定期提供免費培訓,其他社會團體或者個人也可以參與到這項活動中來,通過培訓,上傳有聲材料。據“視聽關愛項目”負責人滕云介紹,“隨著有聲書庫網站的不斷完善,孩子們今后還將可以隨時在網站上收聽新聞、音樂等內容,免費上傳和下載的功能,將為殘障孩子們提供更多接觸社會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