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歲就學會了走路。因為身體矮小,我一直走不快。我習慣在路上踱步,體會慢節拍的韻味。老師說我不是跑不動,是不想跑。她建議我多跑步;把生活的節奏放快點,我始終沒把這話當回事。
去年春天開學的第三天,天下著大雨,刮著大風,打著響雷,還夾著閃電。因為父母都出去了,獨自在家的我生活亂了套,我起床晚了,要遲到了。
我埋怨雨,埋怨風,埋怨雷,也埋怨閃電。從陽臺上拖了把雨傘,跌跌撞撞地從家里沖出去。天色陰暗,冷雨凄風撲面,我急匆匆往學校走。我必須趕上7:40的課,而現在已經是7:31了。從家到學校依我水平至少要走10分鐘。
我左盼右盼,很想在風雨中遇到一個騎車上學的熟同學,或許我能搭乘他的車,那該多好。我走了一段路,還是沒有碰到。看看手表7:34,我的天呀,完了!我的氣泄了,勁兒沒了,步子越來越沉重。
突然,一個陌生的身影在我身前閃過,我向他求助,可是來不及了。我連奔帶跑,氣喘吁吁的追趕他,如同追趕一個希望。
他的速度很快,超過了匆匆行人。聽到一串“咝咝”的車聲,聽著呼喚,我腳下來了勁兒。我大汗淋漓,渾身熱氣騰騰。發現自己跑得越來越快了,并非是一只烏龜一樣。奇怪了,不知不覺我到校了。看看手表:乖乖,7:35。謝天謝地,謝謝上學路上的“領跑人”我不會遲到了!
在教學樓,我竟發現他是一位低年級的男生。
從此,我愛上了奔跑,在人生路上跑得快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