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大詩人白居易酷愛圍棋,且棋藝精深。他在給友人的詩中毫不掩飾地說:“棋罷嫌無敵,詩成愧在前。”他在為官期間,公務之余,常常下棋。
宋代大文學家歐陽修也愛好圍棋。他下棋時,專心致志,忘記一切,雖有大山在眼前他看不到,縱使響雷破柱他也聽不見。他視下棋為最快樂之事,比親臨前線觀“逐鹿之戰”還更有趣;比在洞庭湖聽奏“九歌”還更好聽。
南宋文天祥下棋別具一格,常將下棋與游泳結合一起,做到“腦力和體力并用”。他在江西為官時,常與聞名江南的象棋國手周子善到贛江中對弈,兩人一邊游泳,一邊在水上“廝殺”。兩人將木制棋盤置于水面,邊游邊弈,直至日落才說說笑笑,盡興而歸。
北宋宰相王安石也是棋迷,但棋藝不高,常被棋術高超的棋友葉致遠“殺”得片甲不留。他對勝負不大計較,但卻愛悔棋。有時為悔一步棋,竟然當著棋友和旁觀者面,自打自己的巴掌。
清朝慈禧太后也愛下棋,最計較勝負,總是“百戰百勝”。她聽說太監連琪棋藝不錯,便傳他前來對局。連琪開盤就步步緊逼,慈禧只好節節敗退。連琪推卒一拱笑曰:“我吃老佛爺一只馬。”慈禧將棋一摔怒道:“我殺你太監一大家。”為此,連琪遭到滅門之禍。
孫中山先生也是個象棋愛好者。據原新加坡“長美布店”老板張永福回憶,他常與孫中山對弈,有時兩人下棋到深夜,孫中山仍精力充沛,毫無倦意。
周恩來喜歡下棋,且棋藝驚人。中國棋界“老黃忠”謝俠遜6歲學棋,棋齡89歲,人稱“百歲棋王”。1939年,棋王到了重慶,周恩來請他下棋,連下三局皆和,使棋王大為驚奇。周恩來有一次在重慶談判時,和蔣介石下棋,棋局結束后,周恩來一語雙關地說:“蔣先生的炮很見功力,只是太輕視了我的過河卒了,以致鑄成敗局。”蔣介石尷尬地說:“還是周先生棋高一籌嘛!”
彭德懷愛下象棋,但棋藝不精。雖說他打仗是位常勝將軍,可下棋卻常吃“敗仗”。他又喜歡悔棋,遇到對手要吃他的“車”、“馬”、“炮”,他便立即用手按住棋友的手不放,要求“重新考慮”。
朱德對象棋頗感興趣,且造詣精深。在延安的戰斗歲月里,他常與彭德懷、林伯渠等人對弈。他最擅長走“飛象局”和“仙人指路”,戰法柔中有剛,善于反攻和殘局,喜用馬、兵取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