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和諧家庭,是婚姻家庭制度的內在要求。婚姻雙方的愿望是白頭偕老,家庭和諧是家庭制度的自身需要。和諧家庭的建設與家庭經濟條件、住房條件、理想信念、興趣愛好、鄰里親友關系等等都有關系,但其核心內容是家庭內部人際關系。
健全“細胞”才能健全整體
建設和諧社會,從全球范圍看,是要積極爭取一個良好的外部環境,希望國際社會是一個和諧世界。從國內看,是要打造和諧社會的基礎工程,把社區建成和諧社區,把家庭建成和諧家庭。
什么是和諧?和諧,即協調。聲樂中有和聲與合唱,有男女聲二重唱和四重唱,歌詠隊員們所唱的聲音,吐字、音調雖然不同,但聽眾能從整體的協調中領略歌曲的動聽,領略音樂的美妙與和諧。不同就是矛盾,矛盾需要協調。作曲家和指揮家是處理不同聲音使之協調的能手。
社會是由各種不同職業的從業人員和利益、興趣、習慣、愛好各不相同的成員匯聚在一起的一個集合體。眾多的社會成員存在著眾多的社會矛盾,包括利益、信仰、文化、生活習慣、行為方式直至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等等的矛盾。矛盾眾多的人群生活在一個共同的社會之中,就需要政府機構、社會團體進行協調和處理,要求公務員和社會公職人員成為正確處理社會矛盾、協調社會關系的高手。
和諧社會、和諧社區就是在協調矛盾和正確處理社會矛盾的過程中實現的。和諧家庭的建設也是這樣。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是最小的社會單元。中國社會的傳統是崇尚大家庭,《紅樓夢》中的賈榮二府都是龐大的家族。父子、夫妻、祖孫、兄弟姐妹、姑嫂妯娌,關系縱橫交錯、錯綜復雜。老百姓的家庭規模要小得多,但在過去,也是企盼子孫繞膝、四世同堂,五口之家還算是比較小的。20世紀下半葉開始,我國的家庭規模持續變小,家庭結構持續變簡。有關資料顯示,上海市區家庭的戶均人數:1949年5.0人,1952年4.6人,1980年3.5人,1990年3.1人。筆者1992年在靜安區調查,核心家庭(夫妻或夫妻加子女)的比例約占家庭總數的60%,主干家庭(祖輩、父輩和孫輩構成的家庭)約為27%,聯合家庭(兄弟、姐妹和他們的配偶構成的家庭)不到3%。主干家庭中的婆媳關系、聯合家庭中的姑嫂妯娌關系都比較容易產生矛盾。核心家庭的內部關系,或者是夫妻兩人連接起來的一條直線,或者是夫妻加上子女構成的一個三角形。直線最為單純,三角形在幾何圖形中最為穩固。以核心家庭為主體的市區家庭,無疑是建設和諧家庭的一個有利條件。
不利的方面在于:市場經濟把一切事物都席卷進市場交換的浪潮。愛情是高尚的,婚姻是神圣的。但在某些人的眼里,金錢是高于一切的價值標準,愛情可以因更高的標價而別移,婚姻可以因收入和財產的變化而破裂。市場經濟也把性異化為商品,賣淫嫖娼現象無處不有,黃色書刊、色情文化泛濫,大眾媒體熱衷于報道名人、明星的緋聞流言。五光十色的物質誘惑和非物質誘惑,也對風平浪靜的家庭產生了強大的沖擊。調動家庭內部的健康力量,構筑一道牢不可破的防波堤,就成了和諧家庭建設的一個重要課題。
夫妻關系是和諧家庭的關鍵
建設和諧家庭,是婚姻家庭制度的內在要求。婚姻雙方的愿望是白頭偕老,家庭和諧是家庭制度的自身需要。和諧家庭的建設與家庭經濟條件、住房條件、理想信念、興趣愛好、鄰里親友關系等等都有關系,但其核心內容是家庭內部人際關系。
夫妻關系是現代家庭的軸心。在現代家庭中,夫妻關系的和諧一般不成問題。比較容易發生矛盾的是經濟開支問題和子女教育的方式方法問題。一旦發生矛盾,雙方應避免意氣用事,特別要防止任何一方的霸權主義。男的要控制潛在的大男子主義思想,女的也要注意“女權主義”思想作祟。要互相諒解,體貼對方。在中國,大男子主義有著久遠的歷史,做媳婦是很不容易的;在上海,“氣管炎”(妻管嚴)的土壤比較肥沃,做丈夫的也不見得輕松。夫妻間發生矛盾,最好的方法是冷靜下來,站在對方的角度想一想。心血來潮,為了壓倒對方而輕言離婚,是使矛盾升級的拙劣招式。要合理分工家務勞動,擺脫“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模式。要尊重對方對他(她)父母和其他親屬的情感和聯系。要在家庭內部關系中體現和貫徹落實男女平等的基本國策。
把幸福感和責任心統一起來。一般來說,和諧家庭是快樂家庭,幸福家庭。但是,有的時候,家庭內部的人際關系雖然和諧,但因經濟、住房條件等原因,日子過得并不舒心,因此而內心不快樂,缺乏幸福感。對幸福和快樂,當事人要有理性的思考。在市場經濟社會里,充斥著名、利、地位、權力、異性等各種各樣的誘惑。真正的幸福不在于財富的多寡和生活水平的高低,而在于精神上的愉悅和家庭內部的和諧。結婚從法理上規定了當事人對家庭所應承擔的責任。一個有著強烈責任心的人,幸福感和責任心應該是一致的。
注意家庭成員間思想感情交流。夫妻、父母、子女之間的思想、感情交流,是和諧家庭的一把重要標尺。溝通好,或者能達到默契,就相處融洽,家庭充滿溫馨;缺乏溝通,就容易產生誤解,發生不快。感情交流,體現的是夫妻間或兩代人之間的一種愛的傳遞。這里的關鍵還是夫妻(父母)。要注意運用積極而富有生氣的言語、表情、動作感染其他成員,創造快樂的家庭氣氛。動輒吵架,雖然自己的情緒得到了發泄,但卻埋下了長遠的消極后果。夫妻經常吵架,是孩子成為未來的吵架老手的培育劑。
提倡白頭偕老,正確處理感情變化。白頭偕老是戀愛和組建家庭時的山盟海誓。從一而終是封建社會對丈夫死后婦女不能再婚的人身束縛,我們過去反對,現在反對,將來也一直要反對。問題是結婚以后,夫妻會不會發生感情變化,變化了又怎么辦?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說過,愛情是排他的,愛情要求專一。經典作家也說過,愛情同任何事物一樣會有變化。《婚姻法》規定有離婚的自由,就是鑒于愛情的變化而需要解散不和諧的家庭,讓雙方有可能組建新的和諧家庭。但我們不能允許把離婚自由理解為婚姻可以當作兒戲,可以隨心所欲地見異思遷、喜新厭舊。對愛情要求專一和感情可能變化要有完整統一的認識。所謂專一,是要求同一時間里,戀愛或婚姻只能有一個愛人,哪怕這場戀愛或婚姻在今天晚上結束,下場戀愛或婚姻在明天早晨開始。現代性愛是與多角戀或婚外戀不相容的,把多角戀或婚外戀當作時尚來追求,是制造不和諧的罪魁禍首。
媒體責任重大
大眾媒體要在和諧家庭建設中發揮積極的引導作用。報紙、電視等大眾媒體在社會生活中的影響越來越大。現在電視劇充斥婚外戀、多角戀的故事,報刊熱衷于或真或假的明星緋聞,有些文章甚至不分是非,不講對錯,對丑陋與骯臟的東西進行純客觀的報道,這是很有害的。婚姻是對男女性生活的法理認可。性知識需要普及,性教育需要加強,性行為也可以學習和研究。但是,性生活是私密性的社會行為。一些報紙雜志刊登有關性技巧、性快樂的文章以吸引眼球,擴大發行量,實際上是把私密性的社會行為公開化。現在,青年們在大庭廣眾擁抱、接吻,對戀愛方式的表達根本不注意時間、地點和場合。大眾媒體再推波助瀾,模糊私密行為與公開行為的界限,必然會使社會風氣更加惡化,影響和諧家庭的建設。
編輯:杜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