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2005年12月1日,陜西省西安市中級人民法院對陜西西部國際車城有限公司一案作出一審判決,以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判處法人王權有期徒刑三年,緩刑五年;判令陜西西部國際車城有限公司將犯罪所得退賠被害人。這起震動整個西部地區、牽動千余受害者、非法融資6千多萬的大案塵埃落定。
當2005年5月24日王權因涉嫌犯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被逮捕,在當地引起了強烈反響,一直到開庭審理,圍繞這起案件有許多的議論,到底是不是非法吸收公眾存款,在法律界和社會上有不同說法,法院的定性對此可說是一個了斷,一正社會視聽。
哭訴:17萬元積蓄難以要回
“按照去年的慣例,到6月初西部車城應該向我們的存折上存進去我們去年(2004年6月1日~2005年5月31日)的‘收益款’,可是到現在我們還沒有看到這筆錢……”2005年8月初的一天,一位50多歲的婦女向記者投訴西部國際車城的“欺騙”行為。
這位婦女叫李梅(應投訴者要求,報道對其采用化名),家住西安市長安區。李梅向記者哭訴了她與西部國際車城(以下簡稱車城)的“糾葛”。
2003年4月初,退休在家的李梅夫婦看到某報刊登的車城招資廣告?!坝捎诋敃r感覺到他們的投資收益率比較高(11%),而且強調是政府支持的項目。我們就有些動心?!崩蠲氛f“4月中旬,我和愛人到西安尚德大廈(車城當時設的接待站)去咨詢。當時接待我們的是賈某和潘某。他們除熱情介紹車城的建設情況、市場前景、正直的老板、良好的信譽外,一再強調車城是政府扶持的項目,一定會保障投資人的利益……”他們前后去西安尚德大廈咨詢過好多次?!半m然很有誘惑,但是我們還是沒有下定決心?!崩蠲氛f,“最后決心投入的原因,一方面是高額回報的利益驅動,另一方面確信是政府扶持的項目?!?/p>
李梅向記者回憶當時的情景說:“當時,賈某和潘某幾乎把投資車城說成沒有一點風險,潘某甚至現身說法說她母親已經投資了好幾萬元,還準備再投資幾萬元呢……在我們投資10萬元后,又鼓動我們把自己父母的一點積蓄也投資進去了……前后我們家共在車城投資進去17萬元。”李梅向記者提供了他們與車城簽訂的合同(復印件)。記者看到這兩份合同中,一份是7萬元購買了車城20平方米的5年“展位投資收益權”,另一份是10萬元購買了車城20平方米的5年“展位投資收益權”。
李梅說:“2004年6月,車城向我們支付收益款時已經比約定的時間遲了一個多月,我們對它的信譽就產生了懷疑,結果等到2005年6月,車城仍然沒有支付收益款的動靜。我們催討過多次,仍然沒有結果。聽說車城老板被抓了,許多投資者都慌了……”
雖然李梅和其他投資人一次次的前往位于三橋地區的西部國際車城追討收益款或者要求退回本金,但是每一次都是無功而返。想到萬一追討不回來,投資者們都是心如刀絞,血壓上升……這畢竟是后半生的養老錢呀。
坦承:企業目前遇到了困難
西部車城的現任總經理王新強正為解決投資人的收益款問題而忙的焦頭爛額。
王總坦承企業目前遇到了困難。他很生氣許多投資者為了追討收益款或者本金而采取偏激行為,因為這“破壞了車城的形象,給招商帶來了更大的困難”。但是,他又理解投資者的偏激行為,因為,他“知道這些錢有許多都是養老錢,都是血汗錢”,許多老人要靠這些錢度過后半生。王希望投資者們能和他通過理性的手段和正常的程序(哪怕是司法程序)來解決這個問題。他告訴記者,他接手西部車城時,車城已經遇到一些困難,他很希望和投資者一起邁過這個“坎”。
“造成車城目前的現狀的原因有多方面。但是,直接導致投資者不信任車城則是去年某記者的一篇內參報道?!蓖跣聫姼嬖V記者,那篇報道引起領導的重視,直接批示查處車城,車城總經理(法人)被拘捕,車城經營受到極大影響,同時也引起投資者的極大恐慌。
王新強認為,那篇報道是失實的。
“現在,車城是否有能力解決投資者的收益款問題?面對部分投資人要求退回本金,車城該怎么辦呢?或者說車城解決問題有沒有一個時間計劃?”記者問。
王新強說:“車城遲早會給投資者付收益款的,但是目前還沒有能力解決?!彼麤]有給出具體的兌付時間或者解決計劃?!耙驗橐矝]有辦法拿出解決計劃。我們只能努力解決,企業只有正常運轉著,才能賺錢解決?!?/p>
車城的一些職工告訴記者,車城發展中也遇到一些客觀條件的影響。如2003年以來車城門前的主要公路一直在修筑,交通不便等。
陜西銀監局:西部車城涉嫌非法集資
據說,引起投資者恐慌的是西部車城涉嫌非法集資(或者非法融資)。傳言說非法集資的行為就是指“車城出租給投資者展廳攤位面積,同時投資者又委托車城經營該攤位”的事。
西部車城的一位職工向記者通俗而詳細地講解了投資行為。他說,投資者一次性付款購買車城展廳的若干面積在若干時間內的經營權(面積大小無限制),然后又委托車城幫他經營,車城每年付給投資者統一標準(投資金額11%)的經營盈利,投資者并不考慮他所買區域是否真正盈利。
按照他的說法,這是兩次交易。第一次買方是投資者,賣方是車城。第二次買方是車城,賣方是投資者。記者疑惑的是車城為什么這么“傻”?一出一進,車城每年要付給投資者投資款11%的錢呢。按照車城的說法細細一想,車城并不傻。第一次交易,投資者付給車城的是現金。第二次交易時,車城是賒欠的——5年后投資者才能拿回本金,多出本金的11%最少也是一年后才能得到。也就是說,投資者委托車城經營(剛剛購買的經營權)時,車城得到經營權而不付給投資者現金。投資人的風險就在這里。
2005年8月中旬,記者專程就此事采訪了陜西省銀監局。該局非營處的孫處長表示從初步掌握的情況來看,西部車城的某些經營行為屬于非法集資行為,也有某些經營行為屬于非法融資,某些人則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
爭辯:西部車城是合法的經營行為?
西部車城的王新強并不認為這是違法行為。王新強認為和投資者的交易過程屬于車城“營業執照”規定的正常范圍。記者看到“營業執照”上注明經營范圍是“西部國際車城的開發、建設;商城經營權的出租、出售;停車服務;汽車(小轎車除外)、摩托車及配件的銷售”。他告訴記者,西部車城已經咨詢過不少法學專家,法學專家論證的結果是西部車城并沒有非法集資或者非法融資。辦公室人士給記者提供了一份“西北政法學院民商法研究中心”做出的《法律咨詢論證書》。該《論證書》認為“西部車城出售攤位后又接受委托經營的行為與集資行為有著本質區別,更不可能是‘非法集資’”。
該《論證書》寫到“……原西安西部國際車城(現為陜西西部國際車城)與購買方分別簽訂的攤位使用權出讓合同和委托經營合同,從法律上說,完全是合法有效的合同。首先,該合同雙方當事人主體適合,合同的簽訂均基于雙方自愿,且意思表示真實,合同內容也不為法律所禁止,其合法有效性當然毋庸置疑。其次,作為購買方在依據該合同取得攤位經營權后,依法當然就對該攤位的經營權擁有處分資格,既可自己經營,也可委托他人經營;而西部國際車城作為獨立的民事主體,只要沒有超出自己的經營范圍,當然也就完全可以接受委托進行經營。因此,這種行為完全是一種合法的經營行為”。
但是,記者發現車城提供給“西北政法學院民商法研究中心”的“證據材料”目錄中有兩份合同,一份是“攤位使用權出讓合同書”,另一份是“攤位委托經營合同書”。而李梅起訴的僅是一份合同,合同第二條約定“乙方擁有承租展位之收益權,甲方擁有該展位經營權”。她說,她當初和車城只簽訂了這一份合同,合同明確規定每年領取投資收益款。這是明明白白的“投資”與“收益”問題。
法官詳解案件
主審本案的張琳明法官告訴記者,陜西西部車城與投資者簽訂的合同中約定,投資者擁有展位的收益權,陜西西部車城擁有展位的經營權。實際上陜西西部車城自建立起,就擁有車城展位的所有權和經營權,據此,展位的經營權無論從形式上,還是實質上始終歸車城擁有。車城在媒體上的廣告聲稱,通過對展位的經營取得了豐厚的利潤,車城又為何將能夠帶來巨大效益的展位,出租給投資者,自己回租并支付投資者租金,甚至將收益權直接出讓給投資者,支付投資者收益款,從而減少自己應得的利潤呢。實際上,陜西西部車城在經營中,將大量的展位以低于承諾給投資者的收益的價格出租給汽車經銷商,并未真正通過對展位的經營獲取利潤。因此,陜西西部車城與投資者簽訂合同的行為,實際是一種利用合同吸收公眾資金的融資行為。
由于西部車城在各媒體上大肆做廣告,承諾高額的回報,同時也基于公眾對新聞媒體的信任,造成公眾將資金投入西部車城,以獲取高于銀行利息的收益。直至案發,尚有1027位投資者,在車城投資6000余萬元。
但合議庭認為,雖然西部車城是侵害被害人利益的被告單位,同時它也是賠償被害人損失的責任人,保持車城經營狀況持續穩定的發展,繼而維護社會的穩定是我們在本案審判過程中必須考慮的問題。如果車城倒閉或破產,最大的受害者就是投資者,投資者的利益得不到維護和保障,才是危及社會穩定的最大隱患。
編輯:朱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