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 彥
藥學和生物制藥專業碩士、博士,現任國家質檢總局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北京中德聯合化妝品研究所總經理兼技術總監、國家質檢總局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工業品檢驗技術研究所所長助理,全國香料香精化妝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委員。
未見祁彥時,我想象中的研究所負責人是正襟危坐,不茍言笑的,而祁彥卻恰恰相反, 見她的第一眼,很難將高挑、漂亮、親切的她和藥學這樣冷峻、嚴密、緊張的科學性工作聯系在一起。或許大眾輿論為我們設定了太多職業形象,或許是我們不加思考的慣性思維。然而正是這種反差,深深吸引著我。
十年磨一劍
從被保送上大學,祁彥便與“化學”結下了不解之緣。從藥物分析專業碩士,到中國科學院的生物制藥學博士,再到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SFDA)和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AQSIQ)的研究工作,這十年,祁彥得到的不僅是各種獎勵、榮譽,更重要的是在化妝品、藥品、食品領域的豐富經驗和研究成果,以及經過錘煉后令人欽佩的嚴謹和人格魅力。
1998年,在陜西省藥品檢驗所做主管藥師的祁彥便參加了《中國藥典》2000版修訂工作,隨后進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擔任抗腫瘤藥和內分泌類藥技術審評負責人,負責國內化學藥品注冊的技術審評。期間,祁彥完成了大量的藥品注冊技術審評報告,組織和主持了多次全國藥品審評技術研討會,參與起草了《國家化學藥品技術審評指導原則》,同時作為負責人,內分泌項目組由于工作成績突出獲得“2002年優秀工作組稱號”。
2003年7月,祁彥調入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任食品安全研究所室主任,負責食品和化妝品安全風險分析、檢驗技術的研究,國際食品和化妝品管理體系和法律法規的研究,并為國家質檢總局有關食品和化妝品政策和管理提供技術支持。一年的時間里,祁彥主持并完成了三項國家標準、四項檢驗檢疫行業標準的制定,多項國家質檢總局課題、國家科技部重點項目,并多次獲獎。同時還完成了4部科研專著。2004年,出色地完成了“進口蒸餾酒中雜醇油的風險評估”和“油炸馬鈴薯類食品中丙烯酰胺的風險評估”,質檢總局將研究成果作為專報上報國務院,同時祁彥作為國家質檢總局中方科學家,多次參加了與國外官方組織和研究機構的技術談判和交流。
一家人、一個夢、一起拼、一定贏
正是基于這樣的專業技術經驗及研究成果、強烈的事業心和工作責任感,2004年8月,中國檢驗檢疫科學研究院與德國施拉德博士研究所籌劃建立北京中德聯合化妝品研究所時,祁彥臨危受命,擔任技術負責人。
之所以說是臨危受命,是因為一方是具有三十多年從事化妝品和藥物方面的研發、檢測和分析研究經驗的全球權威機構,而另一方在這一領域的經驗卻是零。德方對祁彥能否擔當重任的不信任并非毫無道理,中國在化妝品功效評價方面專業的技術人員本來就很匱乏,更不要說從國際合作、組建、技術開發、管理等多項技能于一身的復合型人才。在回憶這段過程時,祁彥對德方當時的懷疑態度記憶猶新,“德國人只是說,等她(祁彥)到德國培訓回來再說吧。”“再說吧”,這個字眼顯然表明德方對祁彥本人沒有報太大希望。一個年輕、文靜的女孩到底有多大的能力?祁彥的壓力可想而知。
然而兩周時間未到,祁彥和她的工作小組還在德國學習,德方卻直接飛到北京,對祁彥大加贊賞,當即拍板:“就是她了!”的確,祁彥突出的技術能力、一口流利的英語、以及不卑不亢的處事方式和強烈的親和力都讓德方刮目相看,更讓德方意想不到的是,祁彥不但帶領她的團隊掌握了這個世界權威機構的技術,還加以創新運用,并帶領她的團隊在短時間內就建立了北京中德聯合化妝品研究所——中國首家專門從事化妝品安全性、功效性研究和評價的機構,并建立了研究所組織管理的各項規章制度、實驗室管理和運行體系,設計完成了專業的志愿者數據庫軟件。這一系列成果,令每次來訪的德方都心悅誠服,贊不絕口,更為研究所帶來不小聲譽。
迄今為止,寶潔、歐萊雅、拜爾斯道夫、資生堂等多家國際知名化妝品公司都與研究所進行著合作和交流,就在我們采訪過程中,寶潔美國研發中心的負責人悄然來訪。祁彥一邊忙著跟寶潔負責人溝通,一邊關照著我們的采訪和拍攝。整個采訪,她侃侃而談,和藹而親切,而當她與美方人員用英語流利地交談時,展現出的是一位職業女性的干練與活力。
祁彥說,來訪的人都說她的實驗室走廊更像個畫廊,清新、明快、充滿生機。祁彥為此而欣慰。她說我們每個人,每天的大部分時間都在工作,只有快樂地工作,才有快樂的人生。“一家人,一個夢,一起拼,一定贏”是祁彥為化妝品所勾畫的藍圖。祁彥把她的團隊稱作一家人,她由衷地關心每一個人的工作、生活。這樣相親相愛的一家人,有一個共同的夢——建立世界一流的化妝品研究所,努力拼搏、相互扶持、共同開拓,毫無疑問,最后我們一定會贏。
知性魅力
善于思考、極具開拓勇氣的她采用和參照國際先進的技術和設備,建立了適合中國人皮膚和頭發功效的16項評價方法,設計完成了專業的志愿者數據庫。2005年6月在德國工作期間,祁彥接到了中國首次化妝品功效評價抽樣調查的任務。短時間內完成大量實驗,首先要找到大批志愿者,更何況后續復雜的實驗過程。當時得知消息的德方人員都坦言,這是件無法完成的任務。但祁彥,不但完美地完成了這個調查項目,更得到了政府立項單位——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的領導及國內外專家的一致好評。
每次祁彥都把這些成果歸功于她引以為豪的團隊,是大家的共同努力,使得研究所日漸成熟。其實我更愿意相信,作為總經理兼技術總監,資源的有效協調、人員的順利溝通是祁彥除去技術層面后最有力的魅力。如果沒有這樣的內在,即便有再尖端的技術、再流利的外語,也難以完成這樣的任務。
祁彥笑言,讀書的時候別人喊她“模特博士”,現在人們稱她為“美女博士”,她很享受這個稱呼。不只是因為美,更是因為這個稱呼所折射的女性魅力。談到這里,祁彥講起一次有趣的經歷,2004年,作為中國科學家,祁彥與歐盟委員會在布魯塞爾參加 “蒸餾酒中雜醇油的安全評估”會議。歐方與會者紛紛與中發的長者握手寒暄,唯獨她默守一旁,直到她以中方科學家的身份進行技術總結發言時,臺下一片嘩然:原來她不是美麗的秘書。
出生于北京,祖籍上海的祁彥既有北方人的性格,熱情大方、果敢率真,又有南方人的細膩優雅,空閑時間喜歡打羽毛球、游泳、讀書、聽音樂。此時的北京春意盎然,走出研究所時,我突然想起賀知章詩中的“碧玉妝成”,這種美與活力,正像祁彥,言談舉止,透出優雅和智慧,工作中,充滿熱情與思考,我們深信,中德在化妝品研究方面的這個夢,在祁彥的帶領下,一定會實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