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雖殘酷但也頗有創意的抗議形式,正是韓國人心理和行為方式的具體體現,它從某個側面反映出韓民族特有的精神和氣質。
2005年12月13日~18日,WTO第六次部長級會議在香港召開。會場內,各成員方每天都在進行著腦力甚至體力的較量;會場外,反WTO的游行示威活動高潮迭起,其中,韓國農民的表現格外引人矚目。韓國農民以其獨特的抗議方式來表達他們的心聲:或者跳入維多利亞港冰冷的海水中,或者在大街上三步一叩首地前行。自2003年2月韓國和智利簽訂自由貿易協定以來,韓國農民的抗議活動就接連不斷。這次,大約2000名韓國農民遠征香港,使近幾年來反對開放國內大米市場的抗議活動達到了極點。有些韓國農民因實施暴力行動而被香港警方逮捕,韓國國內對他們進行了批評,認為這把韓國人的面子都丟盡了,是韓國人的恥辱。
韓國人的示威活動一向以激烈著稱,而且還是花樣百出。
不怕“毀了自己”
切掉手指 2001年8月13日,20名身穿黑衣的韓國男子在首爾同時用小鍘刀切去了各自的一截手指,以此抗議日本首相小泉參拜靖國神社;2005年3月14日,兩名韓國人在日本駐韓國使館門前切下了自己的一個手指,以此抗議日本聲稱對竹島(韓國稱獨島)擁有主權。
以死抗爭 2003年9月,在墨西哥坎昆WTO第五次部長級會議會場外,56歲的韓國農民李耿海高舉“世貿謀殺農民”的標語牌同警察對峙時,忽然拔出匕首插入自己的胸膛。他在自殺前寫了一封信給WTO成員,說明韓國農民為何要控訴WTO。
明星上街 2004年7月14日,韓國電影明星和導演手捧自己的“遺像”走上街頭,抗議美國施壓于韓國政府,要求政府不能降低韓國電影放映的保障限額。這不僅讓人想起了當年《泰坦尼克號》上映時,在中國曾創下了電影票房的歷史紀錄,而在韓國卻有成千上萬的人拒絕觀看《泰坦尼克號》。
服毒自殺 2005年12月18日,一位41歲的韓國農婦為抗議政府開放國內大米市場喝下劇毒農藥而身亡。她在結束生命之前,還把反對開放大米市場的話寫在紙上,并要求身為殘疾人的丈夫參加抗議活動。
該向誰討債
韓國農民如此“甘灑熱血,不畏犧牲”的舉動,源自世界貿易組織開放農產品市場的談判。韓國人向來以米食為主,開放大米市場后,韓國大約有350萬農民的收入將減至目前的一成半,政府補貼又只給大農戶,這令小農戶無法生存。現在,有不少韓國農民已經無法靠種植業為生,甚至是債臺高筑,無家可歸。根據《韓國時報》報道,韓國農民家庭的平均負債高達15萬港元。據籌備這次反WTO示威活動的韓國某個民間組織的一位負責人說,韓國農民是靠借錢才買了機票來香港的。從韓國米農的生存狀況考慮,我們就不難理解他們為什么要付出血的代價。從保障生存權利這個意義上講,過多地指責韓國農民是不公平的。世界貿易組織開放農產品市場的談判為什么會對發展中國家構成巨大威脅?這是因為,發達國家對其農產品給予巨額補貼,例如,美國稻米的出口價格只是其成本的1/3,而韓國出產的大米價格約為進口大米的四倍。因此,在發達國家的巨額補貼之下,發展中國家的農產品只會被消滅。這種犧牲發展中國家利益的“開放”違背了人類所追求的公平和公正的原則。
變大恨為樂觀與豁達
雖然韓國輿論和國際輿論對上述過激的抗議方式普遍持批評態度,然而,這些雖殘酷但也頗有創意的抗議形式,正是韓國人心理和行為方式的具體體現,它從某個側面反映出韓民族特有的精神和氣質。
韓國在20世紀80年代就提出了“身土不二”的口號以提示人們:身為韓國人,不吃外國米,不吃外國水果,不吃外國肉,甚至不開外國車。韓國人以用國產貨、開國產車為榮。韓國人把愛國落實到了細微之處,是實實在在的愛國主義,而且,韓國人的愛國行動是不需要動員和組織的。當“團結”成為一種民族性格的時候,這個民族就會令人敬畏。韓國人在亞洲金融危機中的獻金運動就是一個明證。
韓國人表現出的血性、激進和勇悍,也是民族韌性和毅力的釋放。這種民族韌性和毅力,是20世紀六七十年代韓國經濟高速增長的原動力,是推動韓國成為新興工業化國家的主要因素之一,憑借它,韓國人創造了“漢江奇跡”。
切指和自殺是韓國人自己認同的“急性子”的極致表現。有學者認為,由于韓國地域狹小、資源有限,因而人們普遍具有危機感和緊迫感,這使韓國人成了“急性子”。韓國人以其特有的不屈不撓的精神去爭取民主、公平和公正,為了國家的前途和民族的昌盛敢于大聲疾呼。
但是,經濟全球化已是大勢所趨,它所帶來的變化(包括負面影響)會不斷地滲透到各個國家和領域,各國政府和人民必須采取積極應對的態度,在適時調整經濟和產業政策的同時,及時調整自己的思想觀念。因此,面對全球化浪潮的沖擊,韓國的民族精神和個性中存在的某種錯位也同樣面臨著挑戰。一位在中國進修的韓國學者說,如何把韓國人性格中的大恨轉化成樂觀與豁達,是韓國社會面臨的一個新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