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科技企業云集的中關村科技園區上地信息產業基地,北京市留學人員海淀創業園雖然地處最核心區域,辦公場所的租金卻是最低廉的。這項已執行了9年的優惠政策,使很多初到北京的留學生創業者體會到了“搖籃”的溫暖。
按照創業園的規定,審核入園的留學生企業創業,第一年只需繳納20%的房租,到孵化期結束的第三年,這個比例才會漲至60%。海淀創業園主任趙新鳴算了一筆賬:以最低房租每天每平方米4毛錢計算,留學生租用100平方米辦公場所每月支付1200元,一年下來可節省租金近6萬元。這在寸土寸金的上地,絕對是個難以復制的特例。
就像搖籃中的嬰兒一樣,創業園新誕生的留學生企業規模小,資金匱乏,營銷手段原始落后,在多變的市場面前顯得弱不禁風。從1997年成立起,海淀創業園便將為留學生創業者提供周到的“搖籃服務”,作為立園興園之本。
海淀創業園的“搖籃服務”大到稅收減免、建立融資通道,小到保潔餐飲、打字復印,幾乎到了無所不包的地步,提供低租金辦公用房只是其中很小的一項。在創業園的精心呵護下,一批留學生企業結束孵化離開“搖籃”時變得身強體壯了,甚至有了與跨國公司討價還價的資本。到2005年底,海淀創業園累計入園留學生企業超過400家,其中12家年收入超過億元。
北京奧瑞金種業股份有限公司是最早進入創業園的留學生企業之一,只用了8年時間,便完成了由“科技作坊”到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公司的跨越。這家海淀創業園孵出的明星企業目前擁有3億多元資產,其培育的玉米良種預計今年將播灑在3000萬畝土地上。回憶起在創業園孵化的時光,奧瑞金公司執行總裁楊雅生博士仍很激動:“我們的第一間辦公室是創業園免費提供的,第一筆貸款是創業園出面爭取來的,公司超過半數的人才是通過創業園引進的。雖然創業艱辛,但背靠創業園這棵遮風擋雨的大樹,經常有一種幸福感。”
像奧瑞金公司一樣,留學生企業在邁過高房租這道坎后,緊接著會遇到融資難題。不少留學生歸國創業時,除了懷揣技術幾乎一無所有,連貸款的抵押物都拿不出來,“找錢”因此成為創業園“搖籃服務”的重中之重。創業園的領導四面出擊,向商業銀行、中關村科技擔保公司推薦園內優秀項目,通過沙龍等方式為留學生企業與風險投資商牽線搭橋。到去年底,創業園通過政府資助發展基金、擔保貸款等渠道,累計為留學生企業融資2億多元。
在全國率先建立的中小企業信譽擔保貸款系統,是海淀創業園“搖籃服務”的創新實踐,已累計發放貸款9000萬元。創業園反復告誡留學生創業者,信譽是創業的基石,要牢記“好借好還,再借不難”的古訓,贏得投資者的信任。創業園還與美國一家管理咨詢公司合作建立了園內中小企業評測系統,以確保貸款安全。海淀創業園副主任王士琦告訴記者,到目前為止,中小企業信譽擔保貸款還未出現一筆壞賬。
作為北京最早成立的專門吸引留學人員歸國創業的基地,海淀創業園幾經擴建,目前孵化面積已達8萬平方米,其功能也從簡單的“孵化器”延伸為“助推器”,把優秀企業“扶上馬再送一程”。海淀創業園現有3個基地,其中中關村創業大廈里匯聚了一批處于起步階段的小公司,這些公司中的優秀者在孵化期結束后,還可進入中關村發展大廈修煉內功,繼續享受優惠政策。2003年,創業園又建成生物醫藥園,為留學生企業提供公共研發平臺、科學儀器和獨立實驗室,頗具規模的中試車間已能滿足三期臨床試驗的需求。
為了讓這個“搖籃”更溫暖,海淀創業園與清華大學合作,為留學生創業者開辟了一系列綠色通道。到清華大學圖書館借閱圖書,把子女送到清華附中、附小就讀,已成為“海歸”們嶄新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