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就聽說文化底蘊深厚的黃瑯古鎮藏龍臥虎。那一群自詡為“黃瑯水鄉文友”,外人覺得頗為風雅的老翁,在2005首屆雷波金秋馬湖筆會上,他們要把自己多年澆鑄的心血讓大家“笑納笑納”。
我們是在去尋訪三國遺跡龍湖雄關的路上結識這一群老人的,他們大多六、七十歲,身上都帶著他們自己作的詩詞歌賦。
現在,中國第三大天然深水湖泊——馬湖,離我們很近。9月末的早晨,山中的彎彎道路上,空氣濕潤而清新。而那頭的黃瑯古鎮,云霧之下依山而眠,安然地臥于馬湖之畔。鎮中還有三五個大小湖泊,屋舍圍湖而建,古樹倒映水中,青石橋旁有一女子在洗衣……
這一群行吟湖畔的老人,與鐘靈毓秀的馬湖,與迄今走過2000多年風雨歷史的邊城雷波,與距雷波縣城45公里的黃瑯水鄉:究竟有什么淵源呢?
出水芙蓉鏡里開,碧波蕩漾隱蓬菜。
晴嵐雨洗禪林靜,古泊凝寒雪浪排。
涼左明珠新突出,西方美女笑開懷。
旅游規劃瞻前景,何日良工仔細裁?
《馬湖閑眺》一詩,載于吳世官先生著的《晚晴詩詞選》。2003年,這本集子的出版,得到黃瑯工委及名士鄉賢的慷慨解囊贊助。
在這一群老人中,我們仿佛看到了吳世官老先生的身影。86歲的吳世官老先生自號老農,是地地道道的黃瑯人。其父卿材翁,清末秀才,反對帝制,追求共和,為中山同盟會會員,終身事教,桃李滿門。老先生幼承庭訓,深受其父熏陶。老先生一生坎坷,當過教員,做過公務員,后又躬身田間,足踏黃泥,且又眼觀天下,亦耕亦讀。繼1997年《湖釁行吟集》問世后,又留下詩、詞、聯千余首(闋、副)。這些古風、絕句和律詩,謳歌真善美,揮灑時代風華;怒斥假丑惡,鞭撻社會奸佞。
已四代同堂的吳世官老先生現病臥在床,因此我們沒能見到他。但翻讀他的書,便感覺這的確是一個可愛又可敬的老人:“農人豈敢言詩,更不敢附庸風雅,瞎吟幾句,無非老有所樂,消磨晚年歲月而已。村言俚語,用博一笑!”還笑稱“勞動農民知識化了。”
老先生家學淵厚,在古鎮極富聲望,后來者自然是跟隨其后了。以黃瑯水鄉文化為依托,帶著本土色彩和意味的藝術生長已成氣候,已成一定的規模和陣容。
黃瑯,藏在西南大涼山的群山之中,雖是一小鎮,但人文蔚起,竟有那么多的人對中國傳統文化有如此深情的厚愛,著實令人駐足并仰望。在自然及人文景觀中發現宏富的文化內涵,可以緬懷,可以追溯,可以暢想。這一群古鎮的老翁,敘寫著金沙江邊這座與自己生息與共的邊城,邊城里這塊靈性的土地,和這塊土地上諸葛亮南征與孟獲激戰的三國文化。
陳國安,黃瑯中學退休教師,編著了《馬湖詩詞聯選集》。這次我們還看到了他寫好并匯編成冊的《三國文化追蹤》,什么“孔明堡”、“百仗坡”,什么“點將臺”、“蠻王殿”?經他的生花妙筆一點染,便出神入化了。現任海孟協會副會長的陳老先生還歌吟一般地對我們說:“上天造就了麗質的馬湖山水,馬湖山水孕育了多姿多彩的水鄉文化;水鄉文化陶冶了一代水鄉文人,水鄉文人又熱心服務于馬湖山水。”“我們既要放歌溪洛渡,又要放歌龍馬湖。兩首弦歌一齊唱,兩朵鮮花一齊開。”其實這也是1993年成立的以馬湖金龜島中的海龍寺,和全國獨一無二的彝族寺廟——孟獲廟為載體的海孟協會的宗旨:就是要以山水文化、三國文化,現在更是加進了彝族民歌文化,開發并打造涼山的東大門——雷波。
能知道名字的黃瑯水鄉文友還很多,如黃瑯人鄒崇翔,從雷波縣政協退休,熱愛文史研究,寫得一手好文章;徐新華,喜好作曲,贊美家鄉,其歌曲在當地傳唱;一生行醫的何樣東,談起詩文時那么醉心的眼神……就連雷波的土特產,比如青茶、羅漢竹筍,比如馬湖莼菜,也在他們的筆下和音符中,婆娑起舞搖曳生姿了。
現代文明的輸入,對于傳統生活的影響之大是顯而易見的。持續了好多個世紀的許多措詞考究、韻律謹嚴的古典文化在今天正快速趨向流失。文人們以既欣賞又失落的復雜微妙心情看待它們,吳世官老先生曾說:“為了弘揚國粹,繼往開來,我們要敢想敢說敢寫,更要多寫,只要出自人民的心聲,那是會受歡迎的。”
——這一群蒼蒼白發的老翁果真有意思,他們執著于這一份堅守,以自己的經驗充實生命,同時也格外費心費神地抒發著對本土及山外世界的感受和熱愛。他們世代臨湖而居,推門就見清汪汪的一潭水,高高的大山和繞山的云朵,他們隔三岔五邀約在一起,他們談詩論賦恬淡閑適。我們能夠想象他們行吟山水的表情和身影,他們聯吟酬唱,應征投稿,北雁南鴻,詩書遍及中華大地。而客居他鄉的雷波人也心系著家鄉。昔日的古城雷波,有城隍廟、觀音閣,有梓宮、雷神洞,有青海子的滿池荷花,塔灣里的鎮山白塔,還有文廟武廟的飄香桂花,八角樓的熨斗粑……重現雷波的文化古跡,這便是黃文才的初衷。現居西昌已66歲的黃文才在美術上頗有造詣,他憑著兒時的記憶畫出了一幅幅對家鄉的歷史情結。在同是雷波人的原涼山日報總編輯王萬金先生的提議下,這一群黃瑯水鄉老翁加入其中配以詩詞,詩畫相映,這就是無碑的記憶——《記憶不會消逝》。
一方山水養育一方人。這一方人又如此鐘情于這一方山水。
古老的邊城古風撲面。大山中的水鄉古鎮,里面的故事還遠不止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