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從箐口山的濃霧中掙脫出來,便一眼看見了馬湖。遠遠望去,馬湖像鑲嵌在群山叢中的一粒藍寶石,青山因她更青,綠樹有她更綠。約十多分鐘,汽車到了湖邊,剛竣工的柏油路像條黑色的巨蟒靜臥在綠蔭叢中,車輪與路面親密接觸,演奏出一支優美的小曲。沒有風,沒有浪,馬湖平靜得像面鏡子,只有湖中點點漁舟劃動,才讓人感覺到湖的存在。
中國彝族民歌之鄉雷波金秋馬湖歌會的舞臺依山旁水搭建在馬湖右岸離金龜島最近的岸邊。舞臺一半在湖里,一半在岸上,像艘欲起錨航行的大船,數以萬計的觀眾翹首以待把目光投向船上。秋陽躲進了云層,白云更加潔白;大山聳入云霄,青山更加壯美。白云與青山倒映在湖水中,已分辨不清哪是山哪是水。從舞臺到金龜島的小舟往來如梭,著盛裝的彝家姑娘蕩舟嬉戲,甜甜的笑聲把馬湖點綴得多彩多姿。縱使古代山水畫大師馬遠在世也描繪不出這幅天然美景,旅行家徐霞客游遍萬水千山也未曾見過如此場面。
舞臺場景是天造地設,民歌也質樸、原汁原味。首先登臺的州民族歌舞團著名歌唱家阿爾伊合一曲高昂的《呷爾莫波(雷波),我的故鄉》拉開了歌會的序幕,高亢、優美的旋律振得馬湖水蕩起微波;美妙的音符像節日的禮花在天空中綻放。霎時,雷波兩千多平方公里的大地上,從東邊的大巖洞到西邊的溜筒河,從雄偉的龍頭山頂到奔騰不息的金沙江面;從森林到原野;從城市到農村;從豐收的田野到火熱的溪洛渡電站建設工地……無處不回蕩著同一個聲音:“雷波山美水美人更美,雷波是個好地方!”雷波怎么不是好地方呢?她有美麗富饒的土地,有巍峨的高山,有奔騰的江河,有古老的三國文化,有旋律優美的彝族民歌,有稀世的動植物珍寶,還有世界級的巨型電站……而最了不起的是有勤勞智慧,勇于拼搏,敢于拼搏的23萬各族人民。因為阿爾伊合唱出了雷波人民的心聲,因此贏得臺下觀眾經久不息的掌聲。
各工委代表隊的節目一一登臺。情歌、哭嫁歌、祭祀歌、祝福歌……人情人景,各具特色。他們的歌聲猶如舞臺后的馬湖水,清澈、透亮,秀色可餐。這些大山養育的彝家兒女,雖然從未進過藝術學校,從未受過任何專業培訓,但他們身上都沾滿了大山的靈氣。他們不會裝腔作勢,忸怩作態;由于沒有舞臺表演經驗和膽怯與羞澀的心理使臺上的他們顯得更是可愛。他們把舞臺視著生產生活的大地,為勞動而歌,為愛情而歌,為悲傷而歌,為高興而歌……淳樸、自然、精彩的演唱掀起一個又一個高潮,引的臺下觀眾的喝彩、鼓掌聲在馬湖上空久久回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