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網絡電子閱讀物的發展和電子出版物的風行之后,許多人開始轉變傳統的閱讀習慣,開始接受數字化的新型閱讀工具。在這樣的背景下,電子書應運而生。狹義的電子書指的是手持閱讀設備。現在廣義上也把數字化的紙書稱為ebook。
電子書給人們帶來很多新的體驗:其一、電子書可以提供詳細的索引和全文檢索功能,可以讓讀者快速、準確、輕松的找到所需部分。其二、電子書不僅保持紙書的原版原式,同時還可以附帶音頻、視頻等多媒體內容,增加更多的感官體驗,提高學習的效果。其三、每本電子書所占空間為4M左右,這樣一張DVD光盤可以儲存近千本圖書,不僅節約了圖書館的空間,更方便用戶攜帶。其四、電子書的內容不易遭受到破壞,有利于資料的永久保存。其五、在提倡節約型社會里,電子書提供了一個真正的環保空間。
電子書于90年代初在歐美和日本興起,曾一度掀起高潮,包括Microsoft、Adobe、IBM等很多的IT公司,都紛紛推出它們的e-Book產品和服務。電子書剛開始出現的時候,市場首先想到的是開發手持閱讀器。最典型的是日本,日本文部省做了一個電子書上天入地的計劃,把一些出版社聯合起來提供內容,通過衛星把內容傳到電影院或者是地鐵的終端,然后讓用戶下載到手持閱讀器閱讀。但是這件事情并沒有做起來,原因是閱讀器生產數量比較少,自然價格比較高,購買的人就比較少;出版社看到閱讀器市場沒有打開,就不太愿意提供電子書的內容,這樣讀者就更擔心買了閱讀器沒有電子書內容可選擇,由此形成惡性循環,導致日本的電子書產業沒有發展起來。在此之后,各國將電子書的發展重點轉移到電子書的內容,因為目前的筆記本電腦其實是非常好的移動閱讀平臺。當電子書的內容豐富之后,會刺激讀者去買閱讀器,從而實現閱讀器市場的增長,讓電子書進入真正的移動閱讀時代。
隨著電子書市場的發展,全球的數字內容產業也逐漸增長,2004年日本經濟的1/5由數字內容產業創造,韓國數字內容產業增長率高達40%,全球數字內容產業年增長率為33.8%。在中國,使用互聯網的用戶連年大幅增加也為電子書市場提供了巨大的客戶群,同時,各種可供下載、閱讀或收聽收看的手持設備也越來越多。目前國內最大的正版電子書提供商方正電子自2001年4月推出以來,截至2005年12月,eBook出版總量增至20萬種,已達到全球第一。其數字圖書館用戶已經超過1000家,遍布于海內外的圖書館、學校、政府、企業、新聞等行業。
盡管中國電子書市場已經啟動,而且從出版業、圖書館到IT廠商都非常看好這一市場,但在我國電子書產業發展的道路上,還存在一些障礙:目前國內的電子書市場還沒有達到一定規模,很多出版商對電子出版還處于嘗試階段,并沒有積極參與,這使得電子書的內容還未達到“豐富”的程度。其次,由于互聯網的開放性、易復制性和易傳播性使得電子書的知識產權和版權受到挑戰,這也是出版社和作者的顧慮所在,如何真正解決電子書的版權問題和加密技術已經是各廠商所關心的問題。再次,目前國內大多數的電子圖書還是向圖書館銷售,針對個人讀者的電子書銷售還很小,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由于目前的網絡支付的局限性導致用戶購買的不方便。最后,受到電子書手持閱讀設備的價格和傳統的閱讀習慣的影響,人們還沒有完全認可電子讀物。但伴隨著網絡出版的日益完善和電子書內容的逐漸豐富,電子圖書的優勢將逐漸顯露出來,讀者的閱讀習慣也將產生很大變化。
從產業來講,電子書還處于雛形期,但業內專家一致認為,未來電子書的巨大空間將在大眾市場。例如中國目前的出版產業規模有800—1000億人民幣,如果電子書市場份額能達到6%或者是10%,那就是幾十個億或者是100億的概念,其市場空間將遠遠高于目前的行業市場規模。“2005中國eBook產業年會”上發布的預測顯示,在我國,到2008年,50%以上的網上書店將銷售電子書,80%以上的網民都知道并可以從互聯網即時購買正式出版的電子書,到2018年,電子書零售點將在書店、機場、火車站等地方都能夠普及,人們可以像現在買書一樣方便地購買電子書。到那個時候,網絡出版市場的覆蓋面將會更加廣泛,電子書將不僅特指讀書的概念,可以延伸為可隨著攜帶、不斷更新內容的電子報紙、電子期刊甚至是電視節目庫。讓我們共同迎接電子圖書時代的到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