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國大審判》是由親歷過審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的特別法庭審判員王文正口述,由沈國凡采寫而成的一部口述史。
文化大革命中生發出了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這兩顆毒瘤,無疑是一種時代的悲哀,它阻礙了歷史的前進、社會的進步和國家的繁榮,給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而今審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案已經過去20多年了,現在的年輕人聽起反革命集團在文革中的所作所為,猶如在聽天方夜譚。隨著時間的推移和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親歷過那個時代、經受過創傷的人們對于反革命集團的審判也已經逐漸淡忘了。然而,忘記就意味著背叛,只有以史為鑒,才能避免悲劇重演。這也正是我們重溫歷史的意義所在。
在探尋歷史的過程中,人們已經不能完全滿足于文獻資料,而是更多地求索于人們的記憶。于是口述史這樣一種形式在上個世紀末受到了中國史學界的關注。它的確具有更加獨特的歷史價值。它除了可以彌補文獻資料的不足,還能使歷史更加鮮活。本書的口述者王文正,作為親歷案件的當事人,對許多當年的審判資料都保存完好,其對歷史事件的概況、發生的具體時間、地點等方面,具有毋庸置疑的真實性。他為我們提供了更多的歷史細節,在具體事件上具有自己的獨特看法和感受,使讀者仿佛置身于其中,感到歷史如在眼前。
正如作者在后記中所說,“這是一本極具史料價值、研究價值和文學價值的書?!蓖跷恼催^一些記述審判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案的文章和書籍,其中過多的差錯和一些完全背叛歷史真實的記載使他感到自己所擔負的歷史責任:要如實地還原歷史的本來面目,提供真實的史料,糾正不負責任的言論造成的麻煩和錯誤。采寫者沈國凡與口述者有著共同的認識:即最高人民法院特別法庭對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的公開審判,是中國五千年歷史上從未有過的一場大審判,這場大審判不但載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同時也將載入中華民族的歷史。因此,作者在寫作過程中,對于一些事實,在王文正口述的基礎上,又根據其提供的原始資料作了認真核對。一些當年被認為“保密”的材料,王文正也作了披露,其中許多都是特別法庭內部掌握的,也是過去人們聞所未聞的第一手資料,十分珍貴。作者每寫一段文字都要反復查看口述者提供的原始資料,在整理資料時常會為一個不太明白的細節自費乘車前往上海與口述者當面核對和訂正……以這樣嚴肅認真的寫作態度完成的史實才是真實可靠的。只有真實的史料才具有研究和學習的價值,使人們以史為師,學習歷史,啟迪心智。
特別法庭已經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但它留給我們的民主與法制思想,卻應被我們牢記。歷史總喜歡懲罰那些忘記他的人。所以,以史為鏡,我們才能更好地前進,避免歷史悲劇重演。
(《共和國大審判》,王文正著,當代中國出版社 2006年1月出版)